女人痛经有正常与异常之分,正常痛经包括原发性(多见于青春期,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和继发性(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引起);异常痛经表现为疼痛程度或持续时间异常、伴随月经异常及其他系统症状;不同人群痛经需注意不同事项,青春期女性要调整生活方式,育龄期女性有生育计划的需注意生育相关,围绝经期女性要排查疾病,痛经异常者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采取措施。
一、正常痛经的情况
(一)原发性痛经
1.发生人群及特点
多见于青春期女性,通常在月经初潮后不久出现。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主要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子宫内膜合成并释放前列腺素Fα和前列腺素E增加,尤其是前列腺素Fα含量升高,可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造成子宫缺血、缺氧状态,从而出现痛经。一般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最早出现在经前12小时,以行经第1日疼痛最剧烈,持续2-3日后缓解。疼痛常呈痉挛性,通常位于下腹部耻骨上区,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
对于青春期女性,由于生殖系统逐渐发育成熟,在月经周期中前列腺素的变化是导致原发性痛经的重要生理因素。此时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激素水平的波动可能会影响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但一般随着年龄增长,部分女性的痛经会有所缓解。
(二)继发性痛经
1.发生情况及特点
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异位的内膜组织也会随月经周期而发生周期性出血,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疼痛。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也会导致子宫肌层收缩异常,引起痛经。继发性痛经在初潮后数年才出现症状,多有月经过多、不孕、放置宫内节育器或盆腔炎病史等。
二、异常痛经的情况
(一)疼痛程度或持续时间异常
1.疼痛过于剧烈
如果痛经程度非常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如无法正常上班、上学,需要服用强效止痛药才能缓解,这可能不是正常的痛经表现。例如,某些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的痛经,疼痛可能会剧烈到让患者蜷缩身体、冷汗淋漓等,这可能是疾病加重的信号,需要及时就医检查。
对于不同年龄的女性,剧烈痛经的影响程度不同。青春期女性可能因为无法正常参与日常活动而影响学习状态,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关注;育龄期女性可能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需要及时明确病因进行干预。
2.疼痛持续时间过长
正常痛经一般在2-3日后缓解,如果痛经持续时间超过3日仍不缓解,甚至在月经干净后仍有疼痛不适,可能存在异常情况。比如子宫腺肌病患者,痛经可能会持续整个经期,甚至在经期结束后仍有下腹部隐痛等不适。
(二)伴随其他异常症状
1.月经异常
如月经量过多,超过80ml,或月经量过少,月经周期紊乱等。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能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子宫腺肌病患者也常伴有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的情况。这是因为异位或增生的内膜组织影响了子宫的正常收缩和内膜的正常脱落修复等过程。
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月经异常的影响不同。青春期女性月经紊乱可能影响身体的生长发育和激素平衡;育龄期女性月经异常可能影响生育功能等。
2.其他系统症状
部分疾病引起的痛经可能伴有其他系统症状,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能伴有性交痛、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症状,或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这是因为异位的内膜组织侵犯到其他器官,在月经周期出血时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相应症状。
三、不同人群痛经的注意事项
(一)青春期女性
1.生活方式调整
要注意保暖,尤其是下腹部,可以使用热水袋等保暖措施,避免受寒。因为寒冷刺激可能会加重子宫平滑肌收缩,加重痛经。同时,要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熬夜可能会影响内分泌系统,进而影响月经周期和痛经情况。
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可适当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避免食用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子宫,加重痛经。例如,过多食用冰淇淋、辣椒等可能会导致子宫收缩加剧,使痛经更明显。
(二)育龄期女性
1.生育相关注意
对于有生育计划的育龄期女性,如果存在痛经且怀疑有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应及时就医,因为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受孕。在备孕前,可能需要进行相关检查,如妇科超声等,以明确生殖系统情况。
如果已经确诊患有影响生育的盆腔疾病,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痛经情况的变化,以及身体对治疗的反应。
(三)围绝经期女性
1.疾病排查
围绝经期女性出现痛经时,需要警惕生殖系统肿瘤等器质性病变。因为围绝经期是妇科肿瘤的高发年龄段,如子宫内膜癌等,可能会表现为痛经、月经异常等症状。所以围绝经期女性如果出现痛经,应及时进行妇科检查、超声检查等,以排除肿瘤等严重疾病。
总之,女人每个月的痛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正常,对于痛经情况异常的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或干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