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切除术后出血分为早期和迟发性及与患者个体因素相关。早期出血与手术操作相关因素如电凝止血不完善、息肉残留有关;迟发性出血与感染致创面感染、溃疡形成及愈合不良有关;患者个体因素中高血压使创面血管压力增加易出血,凝血功能障碍者术后止血难易出血。
一、术后早期出血
(一)手术操作相关因素
1.电凝止血不完善
在大肠息肉切除过程中,使用电凝设备时,如果电凝功率设置不当或操作不精准,可能导致息肉基底部的血管未能完全凝固闭合。例如,对于较大的息肉,若电凝时间不足或功率不够,术后血管可能重新开放出血。从组织学角度看,电凝止血的原理是通过高温使血管内蛋白质凝固,形成血栓封闭血管,如果操作不规范,这种血栓形成不充分或不稳定,就容易引发出血。不同大小和类型的息肉对电凝的要求不同,比如直径大于2cm的息肉,电凝止血的难度相对更大,发生早期出血的风险可能更高。
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息肉(如幼年性息肉)相对较小且多为良性,电凝操作相对简单,但如果是老年患者,可能合并有血管硬化等基础疾病,血管弹性差,电凝后血管收缩能力弱,也容易导致出血风险增加。
2.息肉残留
若息肉切除不完整,残留的息肉组织可能在术后发生坏死、脱落,从而引起出血。例如,部分有蒂息肉在切除时,蒂部处理不当,残留了部分息肉组织,随着时间推移,残留组织的血供变化可能导致出血。对于有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吸烟的患者,其身体的修复能力可能受到一定影响,残留息肉组织的愈合和修复过程可能延缓,增加出血的可能性;而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即使息肉切除完整,也可能因为凝血功能受影响,残留息肉组织的出血风险也会升高。
二、术后迟发性出血
(一)感染因素
1.创面感染
大肠息肉切除术后,创面如果发生感染,炎症会刺激血管,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引起出血。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创面后,会释放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等,这些介质可导致血管扩张、通透性改变。例如,术后患者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或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等情况,容易发生创面感染。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的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发生创面感染,从而增加迟发性出血的风险;老年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创面感染的概率也较高。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创面感染的风险进一步增大,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且不利于创面愈合,容易引发出血。
(二)溃疡形成及愈合不良
1.溃疡形成
息肉切除后,创面形成溃疡,溃疡底部的血管可能受到侵蚀而出血。息肉切除创面类似于一个人工造成的损伤,正常情况下会通过机体的修复机制逐渐愈合,但如果修复过程受阻,就可能形成溃疡。例如,患者如果同时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情况(虽然与大肠息肉切除直接关系不大,但全身因素可能影响肠道局部),或者自身存在胶原蛋白代谢异常等情况,都可能影响创面的正常修复,导致溃疡形成。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长期饮酒的患者,酒精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影响创面的修复,使溃疡形成的风险增加,进而增加出血的可能性;长期精神紧张的患者,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和修复功能,也容易导致溃疡形成和出血。
2.愈合不良
创面愈合过程中,如果成纤维细胞增生不足或胶原蛋白合成异常,会导致创面愈合不良,血管容易暴露而出血。比如,营养不良的患者,由于缺乏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成纤维细胞的合成和功能会受到影响,影响创面的愈合。不同年龄的患者中,儿童如果存在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影响大肠息肉切除术后创面愈合;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的营养吸收和合成能力下降,也容易出现愈合不良的情况,从而增加出血风险。有慢性疾病病史(如慢性肾病等)的患者,其整体营养状态和代谢情况可能较差,进一步影响创面的愈合,增加术后出血的可能性。
三、患者个体因素相关出血
(一)基础疾病影响
1.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术后血压波动较大时,容易导致息肉切除创面的血管压力增加,从而引起出血。因为高血压会使血管壁承受的压力升高,息肉切除后的创面血管在血压波动时,更容易发生破裂出血。对于高血压患者,无论年龄大小,都需要密切监测血压,术后将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非常重要。例如,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弹性已经下降,血压波动对血管的影响更为明显,更易引发出血。有长期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可能已经存在血管的病理改变,如动脉硬化等,这进一步增加了术后出血的风险。
2.凝血功能障碍
本身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如血友病患者、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等)的患者,术后止血困难,容易发生出血。凝血功能障碍会使血液凝固时间延长,息肉切除后的创面无法及时形成有效的血栓来封闭血管,从而导致持续出血。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如果患有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等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在大肠息肉切除术后出血风险极高;成年患者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谨慎评估息肉切除的风险和收益,因为抗凝药物的使用会显著增加出血概率。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其凝血功能紊乱的状态较为复杂,术后出血的管理也更为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