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会变成大肠癌吗

发布于  2025-01-02

8327次浏览

大肠息肉是不是会变成大肠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大肠息肉的种类很多,根据病理学特点可以分为腺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如果检查显示属于炎症性息肉或增生性息肉,在息肉体积比较小的情况下,及时通过手术切除,或给予抗炎治疗,一般不会变成大肠癌。但是,如果检查显示属于腺瘤性息肉,特别是在息肉体积较大、数量较多的情况下,若长期存在,可能会变成大肠癌。

本内容不能作为治疗依据,如有不适请到医院进行科学治疗
了解疾病
增生性息肉
增生性息肉,又称化生性息肉,多发生在直肠,多数40岁以后发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息肉的数目虽多,但无明显的症状,偶有大便带鲜血。镜下可见息肉体积小、均等、表面光滑、蒂短。本病无癌变倾向。目前该病的病因尚不清楚。一般不需特殊治疗。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
丁印鲁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结直肠癌即大肠癌,危险因素包括饮食因素、遗传因素以及病理因素等。 1、饮食因素 长时间低纤维饮食、高脂饮食、高蛋白饮食或饮食中缺乏维生素、微量元素等,都会增加患大肠癌的概率。 2、遗传因素 大肠癌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倾向,若本身家族中有人患病大肠癌,则直系亲属患病的几率就高于其他正常人群。 3、病理因素 若本身患有大肠腺瘤、克罗恩病、溃疡型结肠炎、直肠息肉等病症,则患大肠癌的几率也会增加。
一种草药可以去肠息肉
王斌 副主任医师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一种草药不能有效去除肠息肉。 肠息肉是指肠道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其类型较多,包括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对于肠息肉的治疗,不能单纯依靠一种草药。肠息肉的形成原因复杂,可能与遗传、慢性炎症刺激、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单一草药难以全面解决这些复杂问题。临床上并没有确凿的科学研究证明某一种特定草药可以安全、有效地去除所有类型的肠息肉。如果盲目依赖草药而不及时进行正规的医疗干预,可能会导致息肉持续生长甚至恶变,延误病情,增加治疗难度和风险。
什么是癌胚抗原
朱希山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癌胚抗原是常见的肿瘤标志物。 癌胚抗原是一种具有人类胚胎抗原特性的酸性糖蛋白,主要存在于由内胚层细胞分化而来的癌症细胞表面,能够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是常见的肿瘤标记物,可在大肠癌、乳腺癌、肺癌等多种癌症中检测到,还可用于判断恶性肿瘤手术后的疗效和预后。 在肿瘤的不同阶段,包括早期、中期和晚期,情况都存在较大差异。而且肿瘤发生转移后,其血清中的癌胚抗原水平会随之上升。当病情得到改善时,血清中的癌胚抗原含量会逐渐降低,而病情加重时,其含量则会相应增加。
肠息肉手术后多久可以同房
丁印鲁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肠息肉手术后一般建议2周后再考虑同房。 肠息肉手术会在肠道形成创口,尽管可能是相对较小的创口,但仍需要一定时间来愈合。过早进行剧烈活动,包括同房,可能会影响创口的愈合,增加出血、感染等风险。 而术后患者的身体需要一段时间来从手术应激中恢复。体力、精力等可能在术后初期尚未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此时进行同房可能会导致身体过度疲劳,不利于身体的康复。 此外,同房过程中可能会有不自觉的腹部用力,这会增加腹压,而腹压的增加可能对肠道手术部位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创口的稳定和恢复。
肠息肉手术后多长时间可进食
丁印鲁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做肠息肉手术后通常24至48小时后可进食。 肠息肉手术后,肠道存在创口,需要一定时间来愈合。过早进食可能会对创口造成刺激,影响其恢复,甚至可能导致出血等并发症。术后肠道功能会暂时受到影响,需要等待肠道蠕动等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在肠道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时进食,容易引起腹胀、腹痛等不适。 患者的个体差异会影响术后进食时间。例如,身体素质较好、手术创口较小的患者可能恢复较快,能较早进食;而对于一些身体较弱或手术较为复杂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肠息肉多大需要手术
丁印鲁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结肠息肉一般超过1厘米需要手术。 息肉大小是重要考量因素。当息肉达到或超过1厘米时,其恶变风险会相应增加。较大的息肉更容易发生癌变,及时手术切除能有效降低恶变的可能性;其次,超过1厘米的息肉可能更容易引起症状。例如,可能导致腹痛、便血、大便习惯改变等,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从预防恶变的角度看,手术切除是较为稳妥的方式。即使当前息肉可能为良性,但随着时间推移,恶变风险始终存在,但手术可将风险降到最低。
肠息肉术后吃什么
丁印鲁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肠息肉术后可以适量吃流食、半流食以及抗生素类药物。 1.流食 术后早期以流食为主,比如米汤、藕粉等,这些食物容易消化吸收,不会对肠道造成过多负担,有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 2.半流食 逐渐过渡到半流食。如鸡蛋羹、烂面条等,既能提供一定的营养,又不会过度刺激肠道。 3.抗生素类药物 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头孢克肟、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酯等抗生素类药物预防感染。 同时,要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什么是乙状结肠息肉
林森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乙状结肠息肉是结肠黏膜表面的隆起性病变。 乙状结肠息肉是指乙状结肠黏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其形态多样,可能呈扁平状、半球形或带蒂;类型上可分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等。 该病成因复杂,包括遗传因素、慢性炎症刺激、不良饮食习惯等。大多数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但息肉较大或数量较多时,可能出现便血、腹痛、腹泻等症状。 乙状结肠息肉存在恶变风险,一经发现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大便不干燥但出血不痛怎么回事
陈明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三甲
大便不干燥但出血不痛,这种情况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内痔、肠息肉、肠道恶性肿瘤等。 1.内痔 内痔位于肛管齿状线以上,通常不会引起疼痛,但在排便时可能因粪便摩擦导致出血。内痔的形成与长期久坐、便秘、妊娠等因素有关。 2.肠息肉 肠息肉表面的黏膜比较脆弱,容易在排便过程中受到刺激而出血。 3.肠道恶性肿瘤 早期的肠道恶性肿瘤可能仅有出血表现,而无明显疼痛。如果出血持续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消瘦、腹痛、大便习惯改变等,需要高度重视。
大便有凹槽很严重吗
江锋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大便有凹槽是否很严重,需根据相关原因进行分析。 如果大便凹槽可能是由于粪便过于干燥造成的,通常是因为水分摄入不足。这种情况下,凹槽是生理性的,一般不严重。但大便凹槽还可能与肠息肉有关,因为可能会影响粪便的排出和形状,而这种情况通常是比较严重的。同时,该症状还可能与肠道肿瘤有关,因为肠道中的肿瘤可能在粪便通过时对其塑形,形成凹槽,而肿瘤与粪便的接触有时还会导致粘液脓血便,这也是一种严重的情况。
肠息肉需要切除吗
陈隆典 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息肉一般都要切除,因为胃癌有好多种,腺癌多半都是腺瘤演变过来的,腺瘤就是息肉中间的一种,息肉里面就包括腺瘤,腺瘤有一定的特点,现在我们有好多镜子可以电子染色,也可以喷染色剂,其形态就更加细微,从肉眼上可以判断是腺瘤还是炎症性瘤或者是癌症,有些是癌性的,表面腺体改变、血管改变可以判断,所以只要是胃肠道,尤其是肠道长了息肉,不管是大的小的都要割除。美国30年统计,肠镜检查做息肉的切除,使肠癌的发生率减少了1/3。
肠息肉的症状表现
陈隆典 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肠息肉一般没有症状,多半是检查出来的。如果长到比较大,2公分以上的,而且带粗蒂,就说明血管供应比较丰富,如果表面出现糜烂以后可能会出血。如果是长的很大的息肉,甚至于出现恶变,就会造成肠道梗阻,就是不全性梗阻,有时候排便不畅、排不出来,导致大便不容易通过,尤其是右半结肠,会出现腹痛甚至于肠梗阻,肠梗阻是属于急腹症,必须到医院来看了,要通过肠镜来检查。一般很小的息肉没有任何症状,必须通过正常的肠镜体检来检查出来,现在要求检查肠镜的年龄是在45岁以上,健康体检可以做肠镜检查。
里急后重一定是直肠癌
白雪峰 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三甲
里急后重主要表现为便意紧迫,或排便不尽感,是直肠病变的重要症状,任何引起直肠病变的疾病,比如在直肠有占位,或直直肠有炎症等,都可以引起此症状出现,但是,出现此症状并不一定全都是直肠癌,因为在临床上,有很多其他疾病都会导致患者出现里急后重的症状。
肠息肉怎么治疗
刘国栋 副主任医师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对于一些生长比较小,没有明显出血、糜烂,癌变几率比较小的一些胃肠息肉,可以通过定期检查胃肠镜,根据情况做进一步的治疗。对于一些增长比较大,而且伴有明显的糜烂、出血或者病理活检提示有发生癌变机会比较大的息肉,可以通过肠镜下来治疗。常见手术方式有冷切除、电切除、氩气刀切除、SD等等。
肠癌的发病与哪些因素有关
胡筱 副主任医师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大肠癌发病原因与环境、饮食、生活习惯、遗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包括肠息肉、慢性腹泻、便秘、粘液性血便。研究认为,肠息肉是肠癌危险因素作用中主要因素。另外,长期处于极轻体力活动有可能是大肠癌的诱发因素。如果发生相关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治疗。
肠息肉需要切除吗
刘国栋 副主任医师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并不是所有情况下的胃肠息肉都需要切除。一般情况下,做胃肠息肉的切除是为了明确息肉的性质或者是息肉有出血等临床症状时需要切除。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作为癌前病变来切除,预防癌症的发生。随着医学的发展,现在胃肠息肉的切除一般都是在胃肠镜下进行,可以达到治疗目的。对于一些比较大的息肉或者怀疑有癌变的息肉,需要通过外科手段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