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疾病,分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类,有不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靠影像学和血管检查等,可通过控制基础疾病和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包括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一、发病机制分类
1.缺血性脑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多由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导致血管管腔狭窄、闭塞,进而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在年龄方面,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壁逐渐出现退变等改变,老年人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风险相对较高;从生活方式来看,长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会增加患病风险。
脑栓塞:是指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栓子来源包括心源性(如心房颤动时心腔内形成的血栓脱落)、非心源性(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脂肪栓子等)。对于有心房颤动病史的人群,由于心脏内血流动力学改变容易形成血栓,从而增加脑栓塞的发生风险;在年龄上,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老年人相对更易因基础疾病而出现栓子来源情况。
2.出血性脑卒中
脑出血:通常是由于脑血管破裂,血液溢出到脑实质内引起的。高血压是导致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长期高血压会使脑内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性、纤维素样坏死等,形成微动脉瘤,当血压骤然升高时,微动脉瘤破裂出血。年龄较大的人群血管弹性相对较差,更容易在血压波动时发生脑出血;男性和女性在脑出血的发病上并无绝对明显差异,但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发生率可能因个体生活方式等因素有所不同,如长期高盐饮食的人群更易患高血压,进而增加脑出血风险。
蛛网膜下腔出血:多是由于颅内动脉瘤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先天性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是常见病因。在生活方式方面,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会诱发动脉瘤破裂;年龄上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病,但有基础疾病的人群相对更易出现相关病变。
二、临床表现
1.缺血性脑卒中
一般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随后可能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言语不利、口角歪斜、视物模糊等。不同血管供血区域的梗死会导致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例如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可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性偏盲等。
不同部位缺血性脑卒中表现:如果是小脑梗死,患者可能出现眩晕、平衡障碍、共济失调等症状;脑干梗死则可能出现交叉性瘫痪、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更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表现。
2.出血性脑卒中
脑出血:发病往往较急,常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头痛、呕吐,随后出现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等。出血部位不同,临床表现有所差异,如基底节区脑出血可出现典型的三偏征(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脑叶出血可能出现头痛、癫痫发作等相对不太典型的表现。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多表现为突发的剧烈头痛,呈炸裂样,可伴有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出现意识障碍,如烦躁不安、谵妄等,还可能出现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等)。
三、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头颅CT: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头颅CT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早期,头颅CT可能在24-48小时内才出现低密度梗死灶;而对于出血性脑卒中,头颅CT可迅速发现脑内高密度出血灶,有助于快速鉴别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
头颅MRI:在脑梗死发病数小时内,头颅MRI即可发现病灶,对于早期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优于CT,尤其是对后颅窝梗死的诊断更具优势;对于脑出血,MRI在急性期可能不如CT敏感,但在亚急性期等情况有其独特的诊断价值。
2.血管检查
脑血管造影: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可以明确脑血管的形态、有无狭窄、动脉瘤等情况,但属于有创检查,一般在其他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时考虑使用。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可检测颅内动脉的血流速度等情况,有助于评估脑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对于筛查脑血管狭窄等有一定帮助。
四、预防措施
1.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应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一般主张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对于合并糖尿病或肾病的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等)和规范服用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
高血脂:对于血脂异常的患者,应根据血脂水平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脂、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并可使用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等,将血脂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通过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使血糖水平接近正常范围,减少糖尿病对血管等的损害。
2.健康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保持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如少吃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
适量运动: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结合适量的力量训练。运动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血压、血脂和血糖,增强心血管功能。
戒烟限酒:吸烟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坚决戒烟;过量饮酒也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应适量饮酒,男性每日饮酒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