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肛裂的原因包括解剖因素、便秘因素及其他因素如炎症、外伤、感染、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表现有疼痛、便血、便秘;相关检查有肛门视诊、肛门指诊、肛门镜检查;治疗包括一般治疗(饮食调整、坐浴)、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预防需保持大便通畅、注意肛门卫生、调整饮食结构、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老是肛裂的原因
(一)解剖因素
1.肛管解剖特点:肛管外括约肌浅部在肛管后方形成肛尾韧带,伸缩性差;肛管与直肠成角相延续,排便时,肛管后壁承受压力大,这些解剖因素使得肛管后壁容易受损,是肛裂好发的部位,若局部有先天发育异常等情况,更易反复发生肛裂。
2.肛管狭窄:先天性肛管狭窄、肛门部位手术等导致肛管狭窄时,排便时肛管压力增大,容易造成肛管皮肤撕裂,且由于肛管狭窄,愈合困难,容易反复出现肛裂。
(二)便秘因素
1.粪便干结:长期便秘的人群,大便干结粗硬,排便时需要用力过猛,这会使肛管皮肤受到强烈的机械性创伤,容易引起肛裂。而且干结的大便会反复刺激肛管皮肤,影响伤口愈合,导致肛裂反复不愈。例如,一些老年人由于胃肠蠕动功能减弱等原因容易发生便秘,进而老是肛裂;儿童如果挑食、饮水少等导致便秘,也可能反复出现肛裂。
2.排便时间过长:长时间蹲厕排便,会使肛管局部持续受压,血液循环不畅,同时用力排便时肛管承受的压力增大,增加了肛管皮肤撕裂的风险,并且不利于肛裂创面的修复,容易导致肛裂反复。
(三)其他因素
1.炎症因素:肛管直肠部位的炎症,如肛窦炎、肛乳头炎等,炎症可蔓延至肛管皮肤,引起肛管皮肤感染、溃疡,若炎症持续存在,就容易反复形成肛裂。例如,患有慢性肛窦炎的患者,由于炎症刺激,肛管皮肤容易受损且难以愈合,从而老是肛裂。
2.肛门外伤:异物损伤、肛门性交等造成肛门外伤,如果损伤后没有得到proper处理,或者伤口感染等,会影响伤口愈合,导致肛裂反复。比如,一些人因意外异物插入肛门造成损伤后,若护理不当,就可能反复出现肛裂情况。
3.感染因素:细菌等病原体感染肛管皮肤,引发炎症反应,使肛管皮肤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破损,而且感染的存在会干扰伤口的正常愈合过程,导致肛裂反复。例如,肛周受到大肠杆菌等细菌感染后,若未及时控制感染,就可能老是肛裂。
4.年龄与性别:
年龄:儿童时期,肛周组织较为娇嫩,若存在便秘等情况,容易出现肛裂;中青年也是肛裂的高发人群,这与他们的生活方式、工作压力等因素有关,比如长时间久坐、饮食不规律等;老年人由于肠道功能减退,便秘发生率高,且肛门括约肌功能减弱等,也容易老是肛裂。
性别:一般来说,女性发生肛裂的几率相对男性可能有一定差异,女性在月经期、妊娠期等特殊时期,由于生理变化,肛管局部的血液循环等可能受到影响,更容易出现肛裂反复的情况。比如妊娠期女性,由于子宫增大压迫盆腔血管,导致肛管直肠部位血液循环不畅,同时孕期排便等情况的变化,容易引发肛裂且反复不愈。
5.生活方式:长期饮酒、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等,会刺激肛管皮肤,导致肛管皮肤充血、水肿,降低其抵抗力,容易发生肛裂,而且这些不良生活方式若不改变,就容易老是肛裂。例如,一些喜欢吃火锅、辣条等辛辣食物的人,肛管皮肤长期受到刺激,反复出现肛裂。
二、老是肛裂的表现及相关检查
(一)表现
1.疼痛:典型的肛裂疼痛特点是排便时疼痛,便后有短暂缓解,随后出现长时间的剧烈疼痛。这是因为排便时干硬粪便刺激裂口,引起肛门括约肌痉挛性疼痛,便后括约肌痉挛缓解,但裂口受刺激等又会导致再次疼痛。比如,患者排便时感觉肛门像被刀割一样疼痛,便后还可能持续疼痛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2.便血:便血程度不一,一般为少量便血,表现为粪便表面带血或便纸上带血,有时也可出现滴血现象。这是由于肛裂创面出血所致,若肛裂创面较小,出血量少;创面较大时,出血量相对多一些。
3.便秘:由于害怕排便时的疼痛,患者往往会有意推迟排便时间,导致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进一步加重粪便干结,形成恶性循环,使得便秘情况更加严重,而便秘又会反过来加重肛裂。
(二)相关检查
1.肛门视诊:医生通过肉眼观察肛门外部情况,可直接看到肛裂的部位、大小、深度等。一般肛裂好发于肛管后正中部位,通过视诊能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肛裂以及肛裂的大致情况。
2.肛门指诊:虽然肛裂患者一般不进行常规肛门指诊,因为指诊可能会加重疼痛,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怀疑有肛管狭窄等情况时,肛门指诊可以了解肛管的松紧度等。比如,怀疑有肛管狭窄时,通过肛门指诊能感知肛管的狭窄程度。
3.肛门镜检查:可以更清晰地观察肛管内部情况,能发现隐藏的肛裂创面等。通过肛门镜检查,能明确肛裂的具体位置、大小以及周围肛管皮肤的情况等,有助于准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三、老是肛裂的治疗与预防
(一)治疗
1.一般治疗
饮食调整: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等,如芹菜、苹果等,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大便干结。例如,每天保证摄入足够的蔬菜,像菠菜、西兰花等,以促进肠道蠕动。
坐浴:可使用温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钟。坐浴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保持肛门清洁,缓解疼痛和促进创面愈合等。比如,患者每天早晚进行坐浴,能感觉到肛门局部的舒适感增加,疼痛有所缓解。
2.药物治疗:可使用一些外用药物,如硝酸甘油软膏等,能缓解肛门括约肌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肛裂愈合。但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3.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反复发作的肛裂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法有肛裂切除术、肛管内括约肌切断术等。手术治疗能直接去除病变组织,促进创面愈合,但术后需要注意护理,促进伤口恢复。
(二)预防
1.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天定时排便,避免排便时间过长,一般控制在5-10分钟内。可以通过多饮水、多运动等方式来保持大便通畅,如每天饮用1500-2000ml水,适当进行散步等运动。
2.注意肛门卫生:保持肛门清洁,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勤换内裤。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卫生纸或清洁剂,选择柔软、舒适的卫生纸。比如,女性在月经期要更加注意肛门的清洁卫生,及时更换卫生巾等。
3.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长期饮酒和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且富含营养的食物。例如,日常饮食中减少辣椒、花椒等辛辣调料的使用,增加粗粮的摄入等。
4.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及时治疗肛管直肠部位的炎症等疾病,如肛窦炎等,防止炎症蔓延至肛管皮肤引发肛裂。定期进行肛门健康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5.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家长要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排便习惯,保证儿童摄入足够的水分和膳食纤维,避免儿童长时间蹲厕玩耍等。如果儿童出现便秘等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如调整饮食等,防止反复肛裂对儿童肛门发育等造成不良影响。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适当增加活动量,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定期进行肛门检查,注意肛门局部的清洁卫生,如有便秘等情况要及时处理,因为妊娠期女性肛裂反复可能会对自身和胎儿造成一定影响。
老年人:老年人要注意加强身体锻炼,促进胃肠蠕动,预防便秘。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同时要关注肛门局部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就医,防止老是肛裂影响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