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CT影像的典型表现主要有高密度血肿、周围水肿带、占位效应、脑室积血与中线移位等。

1.高密度血肿
CT影像中,急性期脑出血表现为均匀的高密度影,CT值约50-90HU,形态多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常见于基底节区、丘脑等部位。随着病程进展,血肿密度逐渐降低,2-4周后可能呈现等密度或低密度改变。
2.周围水肿带
出血后24-72小时,血肿周围出现环状低密度水肿带,CT值约18-28HU,范围与血肿体积正相关。水肿带在3-5天达高峰,慢性期逐渐消退,可能遗留软化灶或囊腔。
3.占位效应
血肿压迫周围脑组织,导致邻近脑沟变浅、脑室受压变形或移位。幕上出血量>30ml或幕下出血量>10ml时,占位效应显著,需警惕脑疝风险。
4.脑室积血与中线移位
血液破入脑室可形成铸型高密度影,多见于基底节区出血破入侧脑室。中线结构(如透明隔)偏移超过5mm提示病情危重,常伴意识障碍。
脑出血患者需严格监测血压,避免情绪激动、用力排便等诱因。若出现头痛加重、意识模糊、肢体无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复查CT,动态评估血肿吸收及并发症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