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肛和痔疮的区别包括病变部位与本质不同、脱出物形态差异、脱出频率与诱因不同、伴随症状对比、肛门指检特征差异等方面。
1.病变部位与本质不同
脱肛是直肠黏膜或全层肠壁向下移位,甚至脱出肛门外,属于直肠位置异常;痔疮则是肛管或直肠下端静脉丛曲张形成的血管性肿物,本质是静脉扩张,无肠壁移位。
2.脱出物形态差异
脱肛脱出物为直肠黏膜或肠壁,呈圆柱形或圆锥形,表面光滑,颜色淡红或暗红,脱出长度可达数厘米;痔疮脱出物为静脉曲张团块,呈颗粒状或结节状,表面黏膜充血,颜色鲜红或暗紫,体积相对较小。
3.脱出频率与诱因不同
脱肛多在排便、咳嗽、久站或负重时发生,初期可自行回纳,后期需手动复位;痔疮脱出常因排便用力或久蹲诱发,内痔脱出后可能无法自行回纳,需外力辅助复位。
4.伴随症状对比
脱肛患者常伴肛门坠胀感、排便不尽感,严重时可出现黏液分泌增多或肛门失禁;痔疮以出血(鲜红色、滴落或喷射状)和疼痛(血栓性外痔或嵌顿痔)为主,肛门坠胀感较轻。
5.肛门指检特征差异
脱肛指检时可在肛管内触及柔软环形皱襞,脱出物呈同心圆状折叠;痔疮指检可触及柔软静脉团,表面光滑,触痛明显(血栓性外痔),且脱出物与肛管边界清晰。
不仅如此,脱肛轻症可通过提肛运动、避免久蹲等保守治疗,重症需手术固定直肠;痔疮以缓解症状为主,轻度可用药物(如痔疮膏、坐浴),重度需手术结扎或切除曲张静脉团,二者治疗目标与手段差异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