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大便时便血的原因包括肛肠疾病、肠道炎症、肠道肿瘤、全身性疾病等。

1.肛肠疾病
痔疮是常见原因,尤其是内痔,通常在排便后出现鲜红色血液,可呈点滴状或喷射状,一般不与粪便混合。长期久坐、久站、便秘、妊娠等因素会增加患痔疮风险。
2.肠道炎症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除便血外,还伴有腹泻、腹痛、黏液便等症状,病情轻重不一,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克罗恩病也会引起肠道黏膜损伤出血,可伴有发热、腹痛、体重下降等表现。
3.肠道肿瘤
结直肠癌早期可能仅表现为便血,血液颜色可鲜红或暗红,常与粪便混合,还可能伴有排便习惯改变、腹痛、腹部肿块、消瘦等症状。
4.全身性疾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因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功能异常,可出现便血,同时可能伴有皮肤瘀斑、鼻出血等症状。白血病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异常,也会影响凝血,导致便血等出血表现。
治疗措施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对于因便秘引起的便血,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多喝水,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避免久坐久站,适度运动,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2.药物治疗
根据不同病因选择合适药物。如痔疮可使用痔疮膏、栓剂等;肠道炎症可使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3.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痔疮、肛裂、肠道肿瘤等疾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痔疮手术包括传统手术和微创手术。
有肠道疾病家族史人群患肠道疾病风险较高,应定期进行体检,包括粪便潜血试验、结肠镜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病变,及时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