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停止可从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内镜检查及其他监测指标判断,临床症状上呕血、黑便停止且生命体征平稳;实验室指标中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稳定,网织红细胞计数回落;内镜下出血病灶止血;尿素氮水平恢复,儿童、老年患者监测各有特点。
生命体征平稳:出血停止后,患者的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会逐渐趋于稳定。一般来说,心率会从加快状态逐渐恢复至正常范围(成人静息状态下心率60-100次/分钟),血压也会维持在正常水平(收缩压90-139mmHg,舒张压60-89mmHg)。这是因为消化道出血会导致机体失血,引起心率加快、血压下降来维持重要脏器灌注,当出血停止后,机体不再继续失血,循环系统逐渐调整恢复稳定。对于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本身心率、血压就可能不太稳定,观察生命体征时需更频繁且细致;儿童患者由于心血管系统发育不完善,生命体征变化相对更敏感,要密切监测;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差,生命体征变化可能更隐匿,需加强关注。
实验室指标变化
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稳定:出血初期,由于失血,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计数(RBC)会下降。当出血停止后,机体不再继续失血,造血系统会逐渐补充丢失的红细胞等成分,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会趋于稳定,不再继续下降。正常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浓度为120-160g/L,红细胞计数为(4.0-5.5)×1012/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浓度为110-150g/L,红细胞计数为(3.5-5.0)×1012/L。对于儿童患者,不同年龄段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不同,婴儿期血红蛋白正常范围约110-150g/L,红细胞计数约(3.0-4.0)×1012/L等,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范围,所以观察儿童指标时要依据其年龄段正常范围;老年患者造血功能可能减退,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恢复可能相对较慢,需结合其基础情况综合判断。
网织红细胞计数变化:网织红细胞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消化道出血后,骨髓造血代偿性增生,网织红细胞计数会升高。当出血停止后,网织红细胞计数会逐渐回落至正常范围。正常成人网织红细胞计数占红细胞计数的比例为0.5%-1.5%。儿童患者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与成人有差异,婴儿网织红细胞计数比例相对较高,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水平,监测儿童网织红细胞计数时要考虑其年龄因素;老年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减退,网织红细胞计数变化可能不典型,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出血是否停止。
内镜检查所见
出血病灶止血:通过内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消化道出血部位的情况。如果原本发现的出血病灶,如溃疡、血管畸形等部位不再有活动性出血,表现为病灶表面无新鲜血迹、无喷血或渗血现象,提示消化道出血已停止。内镜检查对于明确出血部位和判断出血是否停止具有重要价值。对于儿童患者,进行内镜检查时需充分考虑其耐受性等情况,可能需要在麻醉等特殊准备下进行;老年患者若能耐受,内镜检查是明确出血情况的重要手段,但要注意其可能合并心肺等基础疾病带来的风险。
其他监测指标
尿素氮水平恢复:消化道出血后,血液中的蛋白质分解产物被吸收,可导致血尿素氮(BUN)升高,称为肠源性氮质血症。当出血停止后,不再有新的血液分解产物吸收,血尿素氮水平会逐渐恢复正常。正常成人血尿素氮浓度为3.2-7.1mmol/L。儿童患者血尿素氮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婴儿血尿素氮正常范围约1.8-6.5mmol/L等,监测儿童尿素氮时要依据其年龄段正常范围;老年患者肾功能可能减退,血尿素氮代谢可能较慢,需结合肾功能其他指标综合判断出血是否停止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