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带状疱疹与水痘均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初次感染致水痘,再次激活致带状疱疹;儿童、老年人、免疫抑制人群感染两者情况不同,儿童水痘需隔离防继发感染等,老年人水痘易重,带状疱疹高发且神经痛明显,免疫抑制人群患两者病情均可能严重需积极治疗。
病毒性带状疱疹和水痘都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具有嗜皮肤和神经的特性。
发病机制方面
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当人体首次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时,多发生在儿童时期,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黏膜或结膜侵入人体,然后在局部淋巴结复制,进入血流,形成病毒血症,随后播散到全身皮肤,引起水痘。临床表现为发热、全身性分批出现的斑疹、丘疹、疱疹及结痂等。
再次激活表现为带状疱疹:水痘痊愈后,病毒会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内。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例如老年人、患有恶性肿瘤、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潜伏的病毒可被再次激活,病毒沿着神经纤维移行到所支配的皮肤区域,引起带状疱疹。其临床表现为沿神经分布的单侧带状排列的成簇水疱,常伴有神经痛。
流行病学方面
水痘的流行病学特点:水痘具有高度传染性,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在儿童群体中易引起暴发流行,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主,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未接种过水痘疫苗的儿童。
带状疱疹的流行病学特点:带状疱疹多见于成年人,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一般不会在人群中引起大规模流行,是由潜伏病毒再激活所致,不具有典型的人-人传播的大规模流行特征,但在免疫力极度低下的人群中可能存在一定的传播风险,例如与未患过水痘且未接种过水痘疫苗的儿童密切接触时,可能会使儿童感染水痘。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
水痘情况:儿童感染水痘后,一般需要注意隔离,避免去人员密集场所,防止疾病传播给其他儿童。要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疱疹,以免引起继发感染。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儿童,水痘为自限性疾病,但如果出现高热不退、呼吸急促、头痛、呕吐等症状,需及时就医,警惕肺炎、脑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带状疱疹情况:儿童时期感染水痘后潜伏的病毒,在儿童期一般不会激活引起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多见于成年人。但如果儿童存在先天性免疫缺陷等严重免疫低下情况,也有可能发生病毒再激活,但相对非常罕见。
老年人
水痘情况:老年人如果未患过水痘且未接种过水痘疫苗,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病情往往比儿童严重,更容易出现高热、肺炎、脑炎等并发症,需要更加密切的医疗观察和护理。
带状疱疹情况:老年人是带状疱疹的高发人群,由于老年人免疫力下降,带状疱疹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升高。老年人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症状往往更为明显,持续时间更长,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风险较高。需要注意加强皮肤护理,预防感染,同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评估是否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调节免疫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免疫抑制人群
水痘情况:对于患有恶性肿瘤、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免疫抑制人群,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病情可能非常严重,容易发展为重症水痘,如出现播散性水痘,病毒可累及多个脏器,需要及时采取抗病毒等积极的治疗措施,并且要做好隔离防护,防止病毒传播给其他免疫正常人群。
带状疱疹情况:免疫抑制人群是带状疱疹再激活的高危人群,其带状疱疹的病情往往较为严重,皮疹可能更广泛,神经痛更剧烈,而且更容易出现并发症,如病毒性脑炎、肺炎等。在治疗上需要更加积极地考虑抗病毒治疗等措施,同时要注重对基础免疫抑制疾病的控制和免疫力的适当调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