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症状表现(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体征检查(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感觉运动反射改变)和影像学检查(X线、CT、MRI),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在各方面表现有一定特点但判断标准有共通或需结合自身情况。
一、症状表现
1.腰痛
大多数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就是腰痛,疼痛可出现在下背部或腰骶部,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钝痛、刺痛或放射性疼痛等。一般是由于椎间盘突出刺激了纤维环外层及后纵韧带中的窦椎神经引起。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腰痛表现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如果是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由于腰部承受压力较大,更容易出现腰椎间盘突出导致的腰痛。
2.下肢放射性疼痛
当椎间盘突出压迫到神经根时,患者会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疼痛从臀部开始,逐渐放射到大腿后侧、小腿外侧直至足部。比如腰椎间盘突出发生在腰4-5节段时,疼痛多放射至小腿外侧及足背;腰5-骶1节段突出时,疼痛常放射至小腿后外侧及足底。这种疼痛在咳嗽、打喷嚏、排便等腹压增加的情况下会加重。不同性别和年龄患者下肢放射性疼痛表现类似,但儿童患者由于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神经敏感性可能相对较高,疼痛可能更明显。
二、体征检查
1.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
患者仰卧,伸膝,被动抬高患侧下肢。正常时抬高到60°-70°才开始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即抬高在60°以内即可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加强试验是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时,缓慢降低患肢高度,待放射痛消失后,再被动背屈踝关节,若又出现放射性疼痛,则为加强试验阳性。这一检查对于判断腰椎间盘是否突出压迫神经根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该试验结果判断标准相同。
2.感觉、运动和反射改变
感觉改变:腰椎间盘突出压迫不同神经根会导致相应区域皮肤感觉异常。例如腰5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前外侧及足背内侧感觉减退;骶1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后外侧及足底感觉减退。不同年龄患者由于生长发育情况不同,感觉改变区域可能在判断上需结合具体生长阶段的神经分布特点。
运动改变:受累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会出现力量减弱甚至肌肉萎缩。如腰5神经根受压时,踝及趾背伸力减弱;骶1神经根受压时,趾及足跖屈力减弱。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与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运动功能差异相鉴别。
反射改变:跟腱反射(骶1神经根支配)、膝腱反射(腰3-4神经根支配)等会出现异常。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常见于骶1神经根受压;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常见于腰3-4神经根受压。不同年龄人群反射检查结果的正常范围和异常判断标准有一定差异,需要专业医生结合整体情况判断。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X线平片可发现腰椎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椎间隙变窄等情况,椎间隙变窄提示椎间盘有退变等情况,但X线不能直接显示椎间盘突出。不同年龄患者X线表现可能因生长发育阶段不同而有差异,儿童处于生长阶段,椎间隙相对较宽,与成人表现不同。
2.CT检查
CT可以清晰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经根、硬脊膜囊受压的情况。它能发现X线平片不能显示的椎间盘突出。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CT检查的操作和结果判断基本一致,但儿童患者在检查时需要注意辐射防护,可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减少辐射暴露。
3.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MRI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最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它可以全面观察腰椎间盘是否突出、突出的程度以及对脊髓、神经根的压迫情况。MRI能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形态和位置,对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不同年龄、性别患者MRI表现主要是根据椎间盘和神经结构的形态来判断,无本质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