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背经常疼可能由筋膜炎等多种原因引起,筋膜炎导致的后背疼痛有其特点,还需与其他如骨骼肌肉系统问题、内脏疾病牵涉痛等导致的后背疼鉴别。筋膜炎诊断依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应对后背经常疼可通过姿势调整、康复锻炼等非药物干预,若持续不缓解或伴其他异常症状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治疗。
一、后背经常疼是否为筋膜炎的判断
(一)筋膜炎的特点
筋膜炎是一种常见的引起后背疼痛的原因,其疼痛具有一定特点。筋膜炎导致的后背疼痛通常是弥漫性的,可伴有肌肉紧张、僵硬感,在晨起或长时间不活动后疼痛可能加重,活动后稍缓解,但过度活动又会使疼痛加剧。例如,一些长期伏案工作、经常保持不良姿势的人群,容易出现后背筋膜炎,进而经常感到后背疼痛。
(二)其他可能导致后背疼的原因
1.骨骼肌肉系统问题
脊柱病变:如颈椎病可引起牵涉性后背疼,腰椎间盘突出症严重时也可能导致后背疼痛,这类疼痛往往伴有肢体的麻木、无力等症状,且与脊柱的活动姿势密切相关,不同的脊柱病变有其各自典型的影像学表现来辅助诊断,比如通过腰椎磁共振等检查可明确腰椎间盘突出情况。
骨质疏松: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由于骨量丢失,骨的微结构破坏,容易出现后背疼痛,疼痛通常为弥漫性,且在承重时加重,可通过骨密度检测等明确诊断。
2.内脏疾病牵涉痛
心脏疾病:部分心绞痛、心肌梗死患者可表现为后背疼痛,这种疼痛多为牵涉痛,疼痛部位不典型,常伴有胸闷、心悸等症状,需要通过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检查来鉴别。
胆囊疾病: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可引起右肩背部放射性疼痛,同时可伴有右上腹的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通过腹部超声等检查可辅助诊断。
二、筋膜炎的诊断依据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工作、生活姿势习惯,有无外伤史、受寒史等。比如患者是否长期从事需要弯腰、久坐的工作,是否有过背部受伤后恢复不佳的情况等。
(二)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后背进行检查,可发现局部肌肉紧张、有压痛的结节或条索状改变,肌肉拉伸试验可能呈阳性,即拉伸相关肌肉时疼痛加剧。
(三)辅助检查
一般影像学检查如X线可能无特异性表现,磁共振成像(MRI)有助于排除其他骨骼肌肉系统病变,同时可发现筋膜炎相关的肌肉、筋膜水肿等改变,但对于筋膜炎的诊断主要还是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综合判断。
三、后背经常疼的应对建议
(一)非药物干预
1.姿势调整
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都应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长期伏案工作的人要保持脊柱正直,座椅高度要合适,使电脑屏幕处于眼睛水平位置;站立时要挺胸收腹;睡眠时选择合适的床垫和枕头,床垫不宜过软或过硬,枕头高度以保持颈椎生理曲度为宜。这样可以减少后背肌肉、筋膜的劳损,预防和缓解后背疼痛。
2.康复锻炼
适度的康复锻炼有助于增强后背肌肉力量,改善柔韧性。例如小燕飞动作,患者俯卧位,双手背后,头部和双下肢同时向上抬起,像燕子飞一样,每次保持几秒后放松,重复多次;平板支撑也是很好的锻炼方式,可锻炼核心肌群,包括后背肌肉,保持身体呈一条直线,坚持一定时间,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时长。对于老年人,可选择较为温和的运动,如慢走、太极拳等,这些运动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后背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二)就医建议
如果后背经常疼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肢体麻木、无力、胸闷、腹痛等,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病因,并给予相应的治疗。例如,若确诊为筋膜炎,可能会采取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红外线照射等方法来缓解症状;若为其他疾病引起的后背疼,则会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