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是皮肤在低温潮湿下局部小动脉痉挛致组织受损,受热时因血管扩张等会刺激神经末梢等产生痒感。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儿童皮肤娇嫩痒感更明显,成人需缓慢适应温度变化,有基础病史人群情况更复杂。可通过保暖、保持干燥、锻炼预防冻疮,还可通过避免搔抓、局部冷敷(未破溃时)、用保湿霜减轻热时痒感。
一、冻疮一热就痒的生理机制
冻疮是由于皮肤在低温潮湿环境下,局部小动脉发生痉挛,导致组织缺血缺氧,细胞受损。当受热时,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这会刺激到受损的神经末梢以及炎症反应相关的细胞等。一方面,血管扩张使得局部的代谢产物等积聚,刺激神经引起痒感;另一方面,炎症介质如组胺等的释放可能会在受热时进一步被激活,组胺等化学物质会作用于神经末梢,产生瘙痒的感觉。例如研究发现,冻疮部位的皮肤存在炎症细胞浸润,受热后炎症相关的生理病理变化会促使痒觉信号的传导。
二、不同人群冻疮一热就痒的特点及应对
(一)儿童人群
儿童皮肤相对娇嫩,冻疮发生后,一热就痒的情况可能更为明显。儿童往往难以控制抓挠的行为,需要特别注意。因为儿童皮肤薄,受热时血管扩张更敏感,且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痒感的感知可能更强烈。家长应注意给儿童保暖,但避免过热,尽量让儿童处于温暖但不过热的环境中,防止因过热加重瘙痒。可以给儿童穿戴宽松、保暖且透气的衣物,减少局部皮肤的刺激,同时可以通过转移儿童注意力等方式,减少儿童因瘙痒而抓挠冻疮部位,避免引起皮肤破损感染等情况。
(二)成人人群
成人相对儿童来说,皮肤的耐受性可能稍好一些,但在受热时冻疮部位的痒感同样会影响生活。成人在工作或生活中可能会处于温度变化的环境中,当进入温暖环境后冻疮部位受热就会痒。成人需要注意避免迅速从寒冷环境进入过热环境,尽量缓慢升温,让皮肤有一个适应过程。如果因痒感影响工作或休息,可以通过轻轻拍打冻疮部位等方式来缓解痒感,但要注意力度,避免加重皮肤损伤。
(三)有基础病史人群
对于本身有血液循环系统疾病等基础病史的人群,冻疮一热就痒的情况可能更为复杂。例如有糖尿病的患者,其血液循环和神经感觉可能存在异常,冻疮受热时的痒感可能更难以控制,且皮肤破损后更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这类人群需要更加谨慎地处理冻疮情况,除了注意温度变化外,还需要密切关注冻疮部位的皮肤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处理,同时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等状况,以减轻冻疮相关的不适症状。
三、预防冻疮及减轻热时痒感的措施
(一)预防冻疮
1.注意保暖,在寒冷季节要给身体易受冻部位如手部、脚部、耳部等做好保暖措施,可穿戴合适的保暖衣物、手套、帽子、围巾等。例如选择保暖性能好的羽绒手套、羊毛围巾等。
2.保持皮肤干燥,避免潮湿,因为潮湿会加速热量散失,增加冻疮发生的风险。如在雨雪天气后要及时擦干身体和手脚等部位的水分。
3.加强体育锻炼,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抗寒能力。适当的运动如慢跑、跳绳等,每周坚持一定的运动时间,有助于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状况。
(二)减轻热时痒感
1.避免搔抓,虽然痒感难忍,但搔抓会加重皮肤损伤,可能导致感染等不良后果。可以通过轻轻拍打、按摩等方式来缓解痒感。
2.局部冷敷(在冻疮未破溃时),当从寒冷环境进入温暖环境后,可以用冷水浸湿的毛巾等进行局部冷敷,不过要注意温度不宜过低,避免冻伤加重,通过冷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血管扩张带来的痒感。
3.使用保湿霜等,保持皮肤的湿润,一些含有滋润成分的保湿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皮肤的状态,减少因皮肤干燥等引起的痒感,但要注意选择温和、无刺激的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