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可通过局部压迫止血、冷敷、药物含漱等方法处理,若持续出血不止或伴随其他症状需及时就医,儿童和成人有不同特殊注意事项,儿童需家长协助保持口腔卫生等,成人要注意口腔卫生习惯及控制全身性疾病相关因素。
一、局部压迫止血
1.操作方法: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清洁的纱布或棉球咬住出血的牙龈部位。一般建议咬住10-15分钟,通过局部的压迫作用促使牙龈的毛细血管闭合从而达到止血目的。对于儿童来说,要选择大小合适、质地柔软的棉球,避免因棉球过大造成不适或误吸。成人也应注意棉球放置的位置准确,尽量覆盖住出血的牙龈区域。
2.原理:当牙龈出血时,局部压迫可以使血管内压力降低,促进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进而堵塞血管破口,实现止血。
二、冷敷
1.操作方式:可以使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牙龈出血部位的面部外侧。每次冷敷15-20分钟,间隔一段时间可重复冷敷。冷敷能够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牙龈的血流量,从而减轻出血症状。儿童进行冷敷时,要注意控制冰袋的温度和接触时间,避免冻伤皮肤,可以用毛巾包裹冰袋后再进行冷敷。成人同样要注意避免冰袋直接接触皮肤时间过长导致冻伤。
2.原理:低温刺激会引起血管收缩反应,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减少血液渗出,有助于止血。
三、药物含漱
1.常用药物及方法:可以使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含漱。将过氧化氢溶液含在口中,每次含漱30秒左右,然后吐出,重复几次。过氧化氢溶液能够释放出新生态氧,有杀菌、收敛的作用,有助于清洁口腔创面,促进止血。对于儿童,要注意避免吞咽过氧化氢溶液,可选择合适浓度且儿童适用的口腔清洁液,如生理盐水稀释后的温和含漱液,但生理盐水含漱的止血效果相对过氧化氢溶液较弱。成人也应正确掌握含漱的方法,保证药物在口腔内与出血部位充分接触。
2.原理:过氧化氢释放的氧可氧化细菌成分,起到杀菌作用,同时其产生的气泡对创面有清洁和收敛作用,利于止血。
四、及时就医情况
1.持续出血不止:如果采取上述局部止血措施后,牙龈仍然持续出血超过20分钟以上,应及时就医。可能存在一些较为严重的局部因素,如牙龈的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等潜在问题。对于儿童来说,家长更要密切关注,如果儿童牙龈出血长时间不止,不能自行缓解,必须尽快带孩子到口腔科或儿科就诊。成人也不应忽视持续的牙龈出血情况,应及时就医排查病因。
2.伴随其他症状:如果牙龈出血同时伴有皮肤瘀斑、鼻出血、发热、贫血等其他症状,也需要立即就医。这可能提示存在血液系统疾病等全身性疾病。儿童出现牙龈出血伴随其他异常症状时,家长要高度重视,因为儿童自身表达和病情判断能力有限,及时就医可以尽早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成人若有这些伴随症状,也应尽快就医,以排除严重的全身性疾病。
五、针对不同人群的特殊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牙龈出血可能与口腔卫生不良、乳牙萌出等因素有关。家长要帮助儿童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每天早晚用软毛儿童牙刷帮助刷牙。在儿童牙龈出血时,要特别注意操作的轻柔,避免加重牙龈损伤。如果是乳牙萌出导致的牙龈出血,一般是正常现象,但如果出血过多或伴有其他异常,也需及时就医。同时,儿童应避免食用过硬、过烫的食物,以免刺激牙龈加重出血。
2.成人:成人牙龈出血常见原因有牙周炎、牙龈炎等。长期吸烟、口腔卫生习惯差的成人更容易出现牙龈出血问题。成人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洗牙。如果是由于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导致的牙龈出血,除了局部止血处理外,还需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容易出现口腔感染等问题,进而导致牙龈出血,所以这类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同时配合口腔局部的止血和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