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骨骨折不愈合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保守治疗适用于早期等相对适合的患者,通过制动促进愈合;手术治疗有植骨术(带血管蒂和非血管蒂植骨)和内固定术(空心螺钉等);康复治疗很重要,分早期、中期、后期进行相应训练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并发症和恢复功能,不同年龄患者康复训练有差异。
一、保守治疗
1.适应证与原理
对于一些早期、骨折端无明显硬化等相对适合保守治疗的舟骨骨折不愈合患者。保守治疗主要通过制动等方式来促进骨折愈合,原理是为骨折愈合提供相对稳定的环境,减少骨折端的微动,利于骨痂生长。例如,对于一些年轻、身体状况较好、骨折不愈合时间较短且骨折端无严重骨缺损等情况的患者可先尝试保守治疗。
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固定时间较长,一般需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要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二、手术治疗
1.植骨术
带血管蒂植骨
原理与优势:带血管蒂植骨可以为骨折端提供丰富的血运,促进骨折愈合。例如旋前方肌蒂骨瓣移植等,其血运丰富,能提高骨折不愈合部位的骨修复能力。适用于骨折端有一定血运但存在骨不连的舟骨骨折患者,特别是那些骨折端有轻度骨缺损且局部血运欠佳的情况。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带血管蒂植骨都可能适用,但要根据患者具体的身体状况和骨折情况来评估。
手术操作:需要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血管蒂的游离和骨瓣的移植,将带有血管蒂的骨瓣移植到舟骨骨折不愈合部位。
非血管蒂植骨
原理与应用:非血管蒂植骨是取自体其他部位的骨组织移植到舟骨骨折不愈合处,为骨折愈合提供骨基质等。常用的有髂骨植骨等。适用于骨折端骨缺损相对不严重的舟骨骨折不愈合患者。对于儿童患者,由于髂骨植骨可能会对儿童髂骨发育有一定影响,需谨慎选择;对于老年患者,要考虑其身体对植骨的耐受情况等。
手术操作:切取合适大小的髂骨块等,移植到舟骨骨折不愈合部位。
2.内固定术
空心螺钉固定
原理与适用情况:空心螺钉固定可以对舟骨骨折不愈合部位进行有效的固定,维持骨折端的对位对线。适用于骨折端对位对线尚可,但存在不愈合的舟骨骨折患者。对于不同年龄患者,空心螺钉固定都可考虑,但儿童患者骨骼处于发育阶段,螺钉固定可能会影响骨骼生长,需要特别评估;老年患者要注意骨质情况,选择合适的螺钉规格等。
手术操作:通过微创或开放的方式将空心螺钉拧入舟骨,固定骨折端。
其他内固定方式
如使用钢板等内固定装置,适用于骨折端有较严重移位或骨缺损等情况的舟骨骨折不愈合患者。对于年轻患者,钢板固定可能会在骨折愈合后需要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对于老年患者,若身体状况允许,钢板固定可提供更稳定的固定,但要考虑术后康复等情况。
三、康复治疗
1.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无论采用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康复训练都至关重要。康复训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康复训练的强度和方式有所不同。例如儿童患者康复训练要在医生指导下轻柔进行,避免过度训练影响骨骼发育;老年患者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根据身体状况调整训练计划。
2.康复训练内容
早期(术后或固定早期):主要进行手指的屈伸等小范围活动,促进手部血液循环,防止手指关节僵硬。对于舟骨骨折不愈合患者,在固定期间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邻近关节活动。
中期(骨折端相对稳定后):逐渐增加腕关节的活动范围训练,如腕关节的屈伸、桡尺偏等活动,但要避免过度用力导致骨折端移位。可以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渐进性的腕关节功能训练。
后期(骨折基本愈合后):加强腕关节的力量训练,如使用握力器等进行手部力量训练,以及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如穿衣、洗漱等,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