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确诊需综合多方面,包括详细采集病史,了解起病、前驱感染、水肿、高血压、尿量等;体格检查观察一般情况、水肿、肾脏相关情况;实验室检查有尿液(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液(肾功能、血常规)检查;影像学检查有超声、CT等;必要时行肾活检病理检查明确病理类型,各环节需考虑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差异。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是慢性肾炎确诊的重要基础。要了解患者起病的时间、缓急,有无前驱感染史,比如是否在发病前1-3周有过链球菌等感染导致的咽炎、扁桃体炎、皮肤感染等情况。同时,询问患者有无水肿,水肿开始出现的部位、发展情况;有无高血压,血压升高的程度等;还要了解患者的尿量情况,包括尿量的多少、有无血尿等情况。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可能在病史表现上有一定差异,例如儿童可能更易忽视一些早期症状,女性在孕期等特殊时期出现的蛋白尿等情况需特别关注其与慢性肾炎的关系。
二、体格检查
1.一般情况:观察患者的营养状况,慢性肾炎患者可能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尤其是病情较重或病程较长者。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高血压是慢性肾炎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需密切关注血压情况。
2.水肿检查:检查有无水肿及其部位和程度,如眼睑水肿、下肢水肿等,不同年龄患者水肿表现可能不同,儿童水肿可能更易被家长发现为眼睑或颜面部肿胀等。
3.肾脏相关检查:触诊肾脏,了解肾脏的大小、质地等情况,慢性肾炎患者肾脏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听诊时注意有无血管杂音等异常情况。
三、实验室检查
1.尿液检查
尿常规:是初步筛查慢性肾炎的重要项目。可见蛋白尿,尿蛋白定量一般持续在1-3g/d;血尿,多为镜下血尿,可见变形红细胞;还可能有管型尿,如颗粒管型等。不同年龄患者尿液检查结果可能因生理差异有一定不同,例如儿童正常尿液中可能也会有极少量蛋白,但若超过正常范围需高度重视。
24小时尿蛋白定量:准确测量24小时尿液中的蛋白含量,有助于评估蛋白尿的严重程度。一般慢性肾炎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多在1-3g之间,但也有个体差异。
2.血液检查
肾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等指标。早期慢性肾炎患者肾功能可能正常,随着病情进展,Scr和BUN可升高,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不同年龄人群肾功能正常参考值不同,儿童的肾功能指标与成人有差异,需依据儿童的正常参考范围来判断。
血常规:部分慢性肾炎患者可能出现贫血,尤其是肾功能不全时,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等原因导致肾性贫血,表现为血红蛋白降低等。
四、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实质回声等情况。慢性肾炎患者肾脏可能出现体积缩小、实质回声增强等改变。对于儿童患者,超声检查相对无创,能较好地评估肾脏结构情况。
2.CT检查:一般不作为慢性肾炎的常规检查,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怀疑肾脏有其他占位性病变等时可考虑进行CT检查,进一步明确肾脏形态等情况。
五、肾活检病理检查
肾活检病理检查是确诊慢性肾炎的金标准。通过肾穿刺获取肾脏组织,进行光镜、免疫荧光和电镜检查,能够明确肾脏病变的病理类型,如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不同病理类型,这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但肾活检是有创检查,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需谨慎评估,充分告知风险后再决定是否进行。
慢性肾炎的确诊需要综合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必要时的肾活检病理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通过全面、系统的评估来明确诊断,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在各个诊断环节都有相应的考虑和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