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肌筋膜炎有一定自愈可能,但受病情轻重、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病情轻重、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个体差异会影响自愈,可通过去除诱因、适当休息与锻炼促进自愈,若不改善或加重需及时就医进一步治疗。
一、影响背肌筋膜炎自愈的因素
1.病情轻重程度
对于病情较轻的背肌筋膜炎,比如因短期姿势不良(如久坐后突然出现轻度的背部肌肉酸胀不适)引起的,在去除诱因后,部分患者有可能自愈。一般来说,这类患者的炎症反应较轻,肌肉的痉挛等情况不严重,通过自身机体的修复机制,有可能使受损的筋膜逐渐恢复正常。
而病情较重的患者,如背部疼痛剧烈、肌肉痉挛明显、活动受限严重的情况,自愈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因为此时筋膜的炎症、粘连等情况较为严重,仅依靠自身修复难以完全恢复正常的结构和功能。
2.个体差异
年龄因素:年轻人身体的修复能力相对较强,如果是年轻人患较轻的背肌筋膜炎,自愈的概率相对较高。例如,20-30岁的年轻人,背部肌肉的新陈代谢较快,机体的自我修复功能相对活跃,在去除诱因后,更有可能通过自身的调节使背肌筋膜炎自愈。而老年人身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逐渐衰退,包括筋膜组织的修复能力下降,所以老年人患背肌筋膜炎后自愈的难度相对较大。
性别因素:一般来说,性别对背肌筋膜炎自愈的直接影响不大,但女性在特殊时期,如孕期、经期等,身体的激素水平等会发生变化,可能会影响筋膜的状态,从而影响自愈情况。例如孕期女性,由于腹部增大,背部肌肉的负担加重,同时激素变化可能导致筋膜的柔韧性等改变,患背肌筋膜炎后自愈相对困难些。
生活方式:长期保持不良生活方式的人,如长期伏案工作、久坐不动、缺乏运动、经常弯腰驼背等,背肌筋膜炎自愈的可能性较低。因为不良生活方式会持续对背部筋膜造成刺激和损伤,不利于筋膜的自我修复。而保持良好生活方式的人,如经常进行适当的背部肌肉锻炼、保持正确坐姿站姿的人,患背肌筋膜炎后自愈的概率相对较高。比如经常进行游泳、小飞燕等背部肌肉锻炼的人,背部肌肉力量较强,筋膜的营养供应等较好,更有利于筋膜炎症的消退和自我修复。
病史情况:有既往背部筋膜损伤病史的人,再次患背肌筋膜炎后自愈的难度较大。因为曾经的筋膜损伤可能已经导致筋膜结构或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改变,机体再次修复的难度增加。例如既往有过背部严重拉伤导致筋膜损伤的患者,再次出现背肌筋膜炎时,自愈的可能性低于没有既往背部筋膜损伤病史的人。
二、促进背肌筋膜炎自愈的措施
1.去除诱因
对于因姿势不良引起的背肌筋膜炎,要纠正不良姿势。比如久坐的人,每隔一段时间要起身活动,伸展背部肌肉,保持正确的坐姿,使背部肌肉处于放松、舒展的状态,这样有利于筋膜的自我修复。
避免寒冷潮湿的环境刺激,寒冷潮湿会加重背部筋膜的痉挛等情况,所以要注意背部的保暖,保持居住环境的干燥等。
2.适当休息与锻炼
适当休息可以让背部筋膜得到放松,减少进一步的损伤。但也不能长时间卧床不动,长期卧床可能会导致背部肌肉萎缩等情况反而不利于恢复。可以进行适度的背部肌肉锻炼,如缓慢的伸展运动、游泳等非负重的运动。游泳时水的浮力可以减轻背部肌肉的负担,同时又能锻炼背部肌肉,有助于背肌筋膜炎的自愈。小飞燕动作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锻炼方式,患者俯卧位,头、颈、胸及双下肢一起抬离床面,仅腹部着床,每次坚持10-15秒,每天可进行3-4组,每组10-15次,但要注意根据自身情况适度进行,避免过度锻炼加重损伤。
如果背肌筋膜炎经过一段时间观察仍无改善甚至加重,应及时就医,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如物理治疗(热敷、红外线照射等)、药物辅助治疗等,但药物使用需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且要避免不恰当的药物使用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