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肾炎能否治愈分情况,急性肾小球肾炎儿童和青少年多数可治愈,成年人部分可治愈;慢性肾小球肾炎较难完全根治,可通过治疗控制病情,预后与病理、治疗、日常管理有关。影响预后的因素有病理、治疗、日常管理,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妊娠期患者各有注意事项。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
儿童与青少年:多数儿童和青少年患的急性肾小球肾炎与链球菌感染有关,经及时治疗多可治愈。一般通过休息、对症治疗等,如存在感染需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经过数周或数月多数患者肾功能可恢复正常,尿异常也逐渐消失。例如相关研究显示,大部分儿童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患者预后良好,90%以上可完全治愈。
成年人:部分成年人急性肾小球肾炎也可治愈,但相对儿童可能恢复稍慢,不过多数在数周-数月内病情缓解,肾功能恢复,尿蛋白、血尿等指标逐渐正常。
二、慢性肾小球肾炎
不同情况差异:慢性肾小球肾炎较难完全根治,但可通过治疗控制病情进展。其预后与病理类型、治疗是否恰当及日常管理等有关。比如一些病理类型较轻、能积极配合治疗、严格控制血压(将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如尿蛋白≥1g/d时,血压应控制在125/75mmHg以下;尿蛋白<1g/d时,血压可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减少蛋白尿等的患者,病情可长期稳定,不进展至肾衰竭。而一些病理类型较严重、不遵医嘱治疗等的患者,病情可能逐渐进展为慢性肾衰竭。
影响肾小球肾炎预后的因素
一、病理因素
病理类型:如微小病变型肾病预后相对较好,而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等病理类型预后较差,病情易迁延不愈并进展。
病理改变程度:肾小球硬化程度、间质纤维化程度等,硬化和纤维化程度越重,预后越差。
二、治疗因素
是否规范治疗:是否能遵医嘱进行正规治疗很关键,比如使用降压药、减少蛋白尿药物等是否规律用药,若不能规范治疗,病情易反复且加重。
对治疗的反应:对治疗反应好的患者,病情易控制,如使用激素治疗后尿蛋白很快减少,预后相对较好;若对治疗反应差,如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患者,预后不佳。
三、日常管理因素
饮食:合理饮食很重要,如限制蛋白质摄入,根据肾功能情况给予优质低蛋白饮食,可减轻肾脏负担,延缓病情进展。对于肾功能正常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蛋白质摄入量约0.8-1.0g/(kg·d);肾功能减退时,蛋白质摄入量需进一步限制。
生活方式:避免劳累、感染等诱发因素,劳累可加重肾脏负担,感染尤其是链球菌感染等可诱发肾炎复发或加重。要注意休息,适当运动但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保暖预防感染。
血压血糖控制:高血压会加重肾小球硬化,所以要严格控制血压;对于合并糖尿病的肾小球肾炎患者,还需严格控制血糖,高血糖也会影响肾脏病情。
特殊人群情况
一、儿童患者
注意事项:儿童患肾小球肾炎时,在治疗中要尤其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因为儿童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善,一些药物可能对其有特殊影响。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家长要督促儿童按时服药,注意休息和饮食,预防感染等。
二、老年患者
注意事项:老年肾小球肾炎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治疗时要综合考虑这些基础疾病。在用药方面要更谨慎,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减慢,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要密切监测肾功能和其他脏器功能,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老年患者恢复相对较慢,要加强生活护理,预防并发症。
三、妊娠期患者
注意事项:妊娠期患肾小球肾炎较复杂,治疗需兼顾母亲和胎儿健康。要密切监测血压、尿蛋白、肾功能等情况,一些药物在妊娠期使用需非常谨慎,可能影响胎儿发育。要根据病情权衡治疗利弊,必要时可能需要提前终止妊娠来保障母亲健康,但需谨慎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