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消化道出血表现多样,婴儿与幼儿在呕血、黑便、便血表现有差异,还会出现贫血、休克等全身症状,不同病因有特殊表现,如牛奶蛋白过敏伴湿疹等、肠套叠有阵发性哭闹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有腹胀拒食等。
一、呕血
(一)婴儿表现
婴儿消化道出血时呕血表现可能不典型,小婴儿可能仅表现为口周沾有咖啡色样物质,或从鼻腔反流出咖啡色液体等。这是因为婴儿的胃肠道解剖生理特点使得出血后血液在胃内停留一段时间后反流上来的表现。如果是较大量的出血,可能会直接从口腔呕出红色或咖啡色的血性液体,这是由于血液经过胃酸等消化液作用后颜色改变。
(二)幼儿表现
幼儿可能能明确表达呕出物的颜色等情况,比如呕出鲜红色血液,提示上消化道急性大量出血;若呕出咖啡色样物质,多是血液在胃内停留较长时间,经胃酸作用后形成正铁血红蛋白所致。
二、黑便
(一)婴儿表现
婴儿的黑便可能不太容易被家长察觉,因为婴儿的大便性状可能原本就较稀软。当发生消化道出血时,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中的铁与肠道内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铁,使大便呈黑色,像柏油样。小婴儿可能表现为大便颜色变黑、变深,质地可能较平时稍有改变,但由于婴儿不会主动描述,家长需密切观察大便颜色变化。
(二)幼儿表现
幼儿的黑便相对容易被发现,大便呈黑色、发亮,类似柏油状,这是因为消化道出血后血液在肠道内经过一系列变化导致大便颜色改变。如果出血部位较高,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黑便的特征更明显;若出血部位较低且出血量较大,可能黑便中还会混有较多血液成分。
三、便血
(一)婴儿表现
婴儿便血可以是鲜血便、暗红色血便等不同表现。如果是下消化道出血,尤其是直肠、肛门部位的出血,可能表现为大便表面带鲜血,或者排便后滴鲜血。这是因为婴儿下消化道出血时,血液未经过长时间肠道消化,直接排出体外。例如,肛裂引起的便血,婴儿可能在排便时哭闹,大便表面有鲜血;而肠套叠等引起的下消化道出血,可能表现为暗红色果酱样血便等。
(二)幼儿表现
幼儿便血时能更明确表达排便时的不适等情况,鲜血便可能提示肛门直肠部位的病变,如肛裂、直肠息肉等;暗红色血便可能提示结肠等部位的出血;如果是大量鲜红色血便,可能提示较严重的下消化道急性出血,如肠扭转等疾病。
四、全身症状
(一)贫血表现
宝宝消化道出血后,由于失血会出现贫血相关表现。婴儿可能面色苍白、口唇及甲床苍白,精神萎靡,活动较平时减少;幼儿可能表现为头晕、乏力,不想玩耍,严重时会出现面色苍黄、呼吸急促等。这是因为失血导致血红蛋白减少,携氧能力下降,全身组织器官供氧不足所致。
(二)休克表现
如果消化道出血量大且速度快,宝宝可能出现休克表现。婴儿可能出现皮肤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等;幼儿可能表现为烦躁不安、意识模糊等。这是由于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导致重要脏器灌注不足,机体代偿失调的表现。
五、不同病因相关特殊表现
(一)牛奶蛋白过敏引起的消化道出血
多见于婴儿,除了有呕血、黑便、便血等消化道出血表现外,还可能伴有湿疹、皮肤瘙痒、反复腹泻等表现。这是因为婴儿对牛奶蛋白过敏,免疫系统对牛奶蛋白产生异常免疫反应,累及消化道导致出血。
(二)肠套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
多见于婴幼儿,典型表现为阵发性哭闹、呕吐、腹部可触及腊肠样包块,同时伴有果酱样血便。这是由于肠套叠时,套入部的肠黏膜受到挤压,导致出血,血液与肠黏液混合形成果酱样便。
(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引起的消化道出血
常见于早产儿或有围生期缺氧等病史的婴儿,除了有呕血、便血等表现外,还可能有腹胀、拒食、体温不稳定等表现,病情严重时腹部会出现明显腹胀,腹壁发红等。这是因为肠道缺血、感染等因素导致肠道黏膜坏死、出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