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会引发腰部疼痛、活动受限、肌肉痉挛等症状,疼痛有特定特点且受多种因素影响,活动受限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相关,肌肉痉挛也有不同表现及相关影响因素,还可能伴随下肢放射痛、腰部压痛、腰部酸胀感等。
年龄与性别因素: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腰肌劳损,但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腰部姿势不良的人群相对更易患病。性别方面没有明显的特异性差异,不过女性可能在孕期、产后由于身体重心改变、腰部负担加重等原因,增加腰肌劳损的发病风险。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保持不良的坐姿,如弯腰驼背坐在椅子上;长时间站立工作;经常从事重体力劳动且腰部姿势不正确等生活方式,都会使腰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引发腰肌劳损导致腰部疼痛。有长期伏案工作习惯的人群,腰部肌肉缺乏活动和放松,也容易出现腰部疼痛症状。
病史关联:既往有腰部外伤史,若外伤恢复后腰部肌肉、筋膜等组织未完全恢复正常,或者有腰椎间盘突出等腰部基础疾病的患者,腰部肌肉的稳定性受到影响,更容易发生腰肌劳损,出现腰部疼痛症状。
腰部活动受限
活动范围变化:患者腰部的活动会受到一定限制,表现为弯腰、伸展、扭转等动作不灵活。比如弯腰拾取物品时可能感觉困难,腰部扭转时会有明显的受限感,且伴有疼痛加重的情况。
年龄与性别影响:对于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长,腰部肌肉、韧带等组织本身就会出现退变,加上腰肌劳损的影响,腰部活动受限可能会更明显。女性在孕期由于身体的生理变化,腰部肌肉力量相对较弱,发生腰肌劳损后腰部活动受限可能相对更突出一些,但这也不是绝对的,主要还是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缺乏运动的人群,腰部肌肉力量较差,发生腰肌劳损后腰部活动受限会比较明显。而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腰部肌肉力量较强的人,相对来说腰部活动受限可能没那么严重,但如果已经发生腰肌劳损,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
病史关联:有腰椎骨折病史的患者,骨折恢复后可能会导致腰部肌肉附着点改变或者腰椎稳定性下降,进而容易引发腰肌劳损,导致腰部活动受限;有腰椎先天性畸形的患者,腰部结构异常,发生腰肌劳损后腰部活动受限会更为显著。
腰部肌肉痉挛
肌肉状态表现:部分腰肌劳损患者会出现腰部肌肉痉挛的情况,可触摸到腰部肌肉紧张、变硬,呈条索状。例如用手触摸腰部肌肉时,能感觉到肌肉紧绷,不像正常肌肉那样柔软。
年龄与性别差异:儿童发生腰肌劳损相对较少,但如果有腰部过度活动等情况也可能出现肌肉痉挛,由于儿童肌肉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肌肉痉挛时的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但本质都是肌肉的异常紧张。女性在月经期间,身体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影响肌肉的稳定性,更容易出现肌肉痉挛的情况,尤其是本身有腰肌劳损的女性。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处于寒冷环境中工作或生活的人,腰部肌肉容易受到寒冷刺激而发生痉挛,再加上腰肌劳损的存在,肌肉痉挛会更频繁。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不动,如长时间驾驶汽车,腰部肌肉持续处于紧张状态,也容易引发肌肉痉挛。
病史关联:有腰部神经损伤病史的患者,神经对肌肉的调节功能受到影响,发生腰肌劳损后更容易出现肌肉痉挛;有腰部肌肉本身病变病史的患者,如肌肉炎症等,发生腰肌劳损时肌肉痉挛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伴随症状
下肢放射痛:少数腰肌劳损患者可能会出现下肢放射痛,这是因为腰部肌肉紧张、痉挛等刺激到附近的神经,导致疼痛向臀部、大腿后侧等部位放射,但一般放射痛的程度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较轻。
腰部压痛:在腰部肌肉劳损的部位通常有明显的压痛,用手指按压时患者能感觉到疼痛较为明显,压痛部位往往与肌肉劳损的位置相对应。
腰部酸胀感:除了疼痛和活动受限外,患者还常伴有腰部酸胀感,尤其是在劳累后这种酸胀感会更加明显,给患者带来不适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