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患者饮食需分阶段进行,急性期禁食,出血停止后依次经历流质、半流质、软食阶段,逐步恢复正常饮食,同时要避免刺激性、过硬过粗食物。
出血停止后的早期饮食
1.流质饮食
内容:出血停止后可先给予温凉的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米汤富含碳水化合物,能提供一定能量,且相对容易消化,对胃肠道刺激小。例如,每100ml米汤约含碳水化合物8-10克左右,能为机体补充能量。
适用人群及原因:适用于大多数消化道出血停止后的患者,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儿童,因为儿童消化系统相对脆弱,流质饮食更符合其消化功能特点;对于老年人,老年人胃肠道功能有所减退,流质饮食便于消化吸收。一般从少量开始,如每次100-150ml,观察有无不适反应,如腹痛、腹胀、恶心等。
2.半流质饮食
内容:在流质饮食适应良好后,可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如软面条、蒸蛋羹等。软面条容易咀嚼和消化,蒸蛋羹富含优质蛋白质,每100克蒸蛋羹约含蛋白质7-8克左右。
适用人群及原因:对于一般成年人,在流质饮食无不适后1-2天可尝试半流质饮食;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消化道出血患者,要注意控制碳水化合物的量,选择低糖的半流质食物,如用燕麦面制作的软面条等,因为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过多的碳水化合物摄入会影响血糖稳定;对于有基础胃肠道疾病史的患者,半流质饮食能进一步过渡到正常饮食,同时减少胃肠道负担。
恢复阶段的饮食
1.软食
内容:进一步过渡到软食,如煮烂的米饭、软嫩的鱼肉、切碎的蔬菜等。煮烂的米饭更容易被胃肠道消化吸收,鱼肉富含优质蛋白质,且脂肪含量相对适中,切碎的蔬菜能提供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但要注意膳食纤维的量不宜过多,以免刺激胃肠道,一般每日蔬菜摄入量可控制在200-300克左右。
适用人群及原因:对于病情基本稳定的大多数患者,软食可以满足营养需求且对胃肠道刺激较小。对于肥胖的消化道出血患者,要控制脂肪和热量的摄入,选择清蒸鱼等低脂肪的鱼肉做法;对于有高血压的患者,要注意控制钠盐的摄入,烹饪软食时少放盐。
2.正常饮食
内容:在患者恢复较好的情况下,可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但仍需注意营养均衡,包含谷类、蛋白质类(如瘦肉、豆类等)、蔬菜、水果等。谷类提供碳水化合物,瘦肉每100克约含蛋白质20克左右,蔬菜和水果提供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
适用人群及原因:一般经过1-2周的恢复,大多数患者可恢复正常饮食。但对于有特殊病史的患者仍需调整,如患有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酸性等刺激性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可能会诱发反流症状;对于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要控制肉类尤其是红肉的摄入,选择低脂的蛋白质来源,如鸡胸肉等。
饮食禁忌
1.刺激性食物
内容:应避免食用辛辣食物,如辣椒、芥末等,这些食物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可能导致血管扩张,有再次出血的风险;避免饮用咖啡、浓茶等,咖啡和浓茶中的咖啡因等成分会刺激胃酸分泌,胃酸过多可能损伤胃肠道黏膜,对于有胃溃疡基础的消化道出血患者风险更高。
适用人群及原因:所有消化道出血患者在恢复期间都应避免刺激性食物,尤其是本身有胃肠道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患有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的患者,胃肠道黏膜本身就处于相对脆弱的状态,刺激性食物更容易加重损伤。
2.过硬、过粗食物
内容:避免食用过硬的食物,如坚果、硬米饭等,以及过粗的食物,如芹菜梗等,这些食物难以消化,会增加胃肠道的机械性摩擦,可能引起出血部位再次出血。
适用人群及原因:对于消化道出血刚恢复的患者,无论是儿童、成年人还是老年人,胃肠道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正常,过硬过粗的食物都不利于胃肠道的修复,儿童由于咀嚼和消化功能发育不完善,更应避免食用过硬过粗食物,防止损伤胃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