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肠胃炎症状多样,消化系统表现有腹痛(部位不定、无规律,不同年龄段表现有差异)、腹泻(次数多、性状多样,可与便秘交替,不同生活方式人群表现有别)、腹胀(进食后加重,与胃肠蠕动及产气食物等有关,有基础病史者需关注相关影响)、恶心呕吐(儿童易频繁呕吐致脱水,老年人需考虑其他基础病)、食欲不振(影响营养摄入,不同性别关注有别);全身表现有乏力(因营养吸收障碍)、消瘦(长期消化吸收障碍致体重下降,儿童影响生长发育,老年人加重虚弱)、低热(肠道炎症反应致轻度发热,需排查其他感染因素,免疫力低人群更要重视)。
消化系统症状:
腹痛:多数患者有腹痛症状,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等。疼痛部位多在腹部脐周或上腹部,疼痛无明显规律性,部分患者进食后可诱发或加重腹痛。例如,一些患者进食较多辛辣食物后,会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不同年龄段人群腹痛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因无法准确表述疼痛,表现为哭闹不安等;老年人对疼痛感知相对不敏感,腹痛可能较隐匿。
腹泻:腹泻是常见症状之一,大便次数增多,可为每日数次至十余次不等。大便性状多样,可为稀便、糊状便,严重者可出现水样便。部分患者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比如一些慢性肠胃炎患者可能一段时间每天腹泻2-3次,过一段时间又出现排便困难、大便干结的情况。不同生活方式人群腹泻表现有别,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群可能因胃肠蠕动减慢更容易出现腹泻或便秘等胃肠功能紊乱表现;而经常运动的人群相对胃肠功能更稳定,但如果运动后饮食不注意,也可能出现腹泻。
腹胀:患者常感觉腹部胀满,尤其是进食后腹胀明显加重。这是由于胃肠蠕动减慢,食物在胃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产生过多气体所致。例如,进食较多产气食物(如豆类、碳酸饮料等)后,腹胀会更明显。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出现慢性肠胃炎腹胀,可能与糖尿病引起的自主神经病变导致胃肠动力不足有关,需要特别关注血糖控制情况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恶心、呕吐: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严重时可伴有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一般为非喷射性呕吐。儿童患慢性肠胃炎时,由于胃肠功能较弱,更容易出现频繁呕吐,可能导致脱水等情况,需要及时关注补液。老年人出现恶心、呕吐时,要考虑是否有其他基础疾病引起,如脑血管疾病等也可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恶心、呕吐症状。
食欲不振:患者食欲下降,对食物缺乏兴趣,进食量减少。这会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长期食欲不振可能导致体重减轻等情况。不同性别患者食欲不振表现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女性可能更在意体重变化,会更关注食欲不振对体重的影响,而男性可能相对不那么敏感,但同样需要重视营养状况。
全身表现:
乏力:患者常感到全身疲倦、乏力,精神状态不佳。这是因为胃肠功能紊乱影响营养吸收,身体缺乏足够的营养物质供应,从而出现乏力症状。例如,慢性肠胃炎患者长期腹泻、食欲不振,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就会容易感到乏力。对于患有慢性疾病(如贫血等)同时合并慢性肠胃炎的患者,乏力症状可能会更明显,需要综合评估营养状况和基础疾病情况。
消瘦:由于长期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患者体重逐渐下降,出现消瘦。尤其是病情较长的患者,体重减轻较为明显。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出现消瘦会影响身高、体重等生长指标的正常发育,需要及时干预,调整饮食和治疗肠胃炎。老年人消瘦可能会加重机体虚弱状况,增加感染等其他并发症的风险,要关注其营养支持和肠胃炎的治疗。
低热:少数患者会出现低热情况,体温一般在37.5℃左右。这是由于肠道炎症反应引起的机体轻度发热反应。如果患者出现低热,需要监测体温变化,同时排查是否有其他感染因素导致发热,避免延误病情。对于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或患有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出现低热更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