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最常见病因因地区有差异,我国主要有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慢性肾盂肾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最常见病因,其多种病理类型可致肾小球病变进而发展;糖尿病肾病随糖尿病患病率上升成重要病因,长期高血糖损伤肾脏微血管;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因长期高血压控制不佳致肾脏小动脉病变;慢性肾盂肾炎因细菌感染致肾盂和肾间质慢性炎症反复发作可进展。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发病情况:在我国,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导致慢性肾衰竭最常见的病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包括多种病理类型,如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这些肾小球的病变会逐渐破坏肾小球的结构和功能,影响肾脏的滤过等正常生理功能,随着病情的进展,最终可发展为慢性肾衰竭。例如,膜性肾病起病相对隐匿,病情进展较为缓慢,但长期患病后也容易逐渐进展至慢性肾衰竭阶段。
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的关系: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都可能患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但一般来说,男性在某些类型肾小球肾炎的发病上可能有一定差异。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劳累、感染等可能诱发或加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有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病史的患者,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随着时间推移,更易向慢性肾衰竭方向发展。
糖尿病肾病:
发病情况: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上升,糖尿病肾病成为慢性肾衰竭的重要病因之一。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肾脏的微血管,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小动脉硬化等病变。早期可能出现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发展为大量蛋白尿、肾功能减退,最终进展为慢性肾衰竭。例如,病程较长的1型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发生糖尿病肾病的风险较高,且一旦出现糖尿病肾病相关病理改变,病情会逐渐进展。
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的关系:糖尿病肾病多见于有较长糖尿病病程的患者,年龄较大的糖尿病患者相对更易发生。性别方面无明显严格差异,但男性糖尿病患者在一些研究中可能有不同的发病特点。生活方式中,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是关键因素,长期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不良代谢状态会促进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有糖尿病病史的人群,尤其是血糖控制不理想者,需密切关注肾脏功能变化,预防慢性肾衰竭的发生。
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
发病情况:高血压长期控制不佳会引起肾脏小动脉病变,导致肾脏缺血、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进而发展为慢性肾衰竭。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持续升高会使肾小球内囊压力升高,肾小球纤维化、萎缩,同时肾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肾脏供血减少,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例如,长期高血压且血压控制不达标的患者,患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的风险增加,随着病情进展可逐渐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的关系: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在中老年人群中相对常见,男性和女性发病无绝对严格差异,但高血压的发病可能与生活方式相关,如高盐饮食、缺乏运动、长期精神紧张等都可能导致高血压,进而增加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及慢性肾衰竭的发生风险。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尤其是血压控制不佳者,需严格控制血压,以降低慢性肾衰竭的发生风险。
慢性肾盂肾炎:
发病情况:慢性肾盂肾炎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肾盂和肾间质的慢性炎症,反复的肾盂肾炎发作会导致肾脏瘢痕形成、肾实质毁损,影响肾脏功能,逐渐进展为慢性肾衰竭。例如,急性肾盂肾炎反复发作,没有得到彻底有效的治疗,就可能转变为慢性肾盂肾炎,进而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的关系:女性由于尿道短等生理特点,相对男性更易患肾盂肾炎,尤其是在有尿路梗阻、泌尿系统畸形等情况时。生活方式中,不注意个人卫生、长期憋尿等可能增加肾盂肾炎的发病风险。有慢性肾盂肾炎病史的患者,若病情反复,更易进展至慢性肾衰竭,需注意预防感染复发,保护肾脏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