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烧伤脓毒症的高发人群包括烧伤严重程度较重(深度烧伤面积大、特殊部位烧伤)、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合并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有慢性疾病)以及烧伤后处理不规范(创面清洁不及时彻底、未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小儿,对这些高发人群需加强护理监测,家长要配合规范处理,有基础疾病小儿要控制基础疾病后再应对烧伤。
一、烧伤严重程度较重的小儿
1.深度烧伤面积较大者:当小儿烧伤深度为深Ⅱ度及以上,且烧伤面积超过体表面积的10%-15%时,发生脓毒症的风险显著升高。例如,研究表明,烧伤面积大于20%的小儿,其烧伤脓毒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烧伤面积较小的患儿。这是因为大面积深度烧伤后,皮肤的屏障功能严重受损,创面成为细菌侵入体内的重要门户,同时机体的免疫功能也会因大面积组织损伤而受到抑制,为细菌的大量繁殖和感染播散创造了条件。
2.头面部、会阴部等特殊部位烧伤者:头面部烧伤时,由于局部解剖结构复杂,细菌容易定植且不易清洁;会阴部烧伤因局部潮湿、易受粪便污染等因素,也是细菌感染的高发区域。这些特殊部位的烧伤使得小儿烧伤脓毒症的发生风险增加。例如,头面部烧伤患儿,其创面感染后细菌更易通过血液循环等途径扩散,引发脓毒症。
二、年龄较小的婴幼儿
1.新生儿及婴儿: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婴儿的免疫系统也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他们对细菌的抵抗力较弱,一旦发生烧伤,更容易遭受细菌感染并发展为脓毒症。研究发现,出生6个月以内的婴儿烧伤后,脓毒症的发生率高于年长儿。这是由于婴幼儿的皮肤薄嫩,皮肤屏障功能差,而且其自身的免疫细胞功能不完善,如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吞噬功能以及单核-巨噬细胞的杀菌能力等都相对较弱,在烧伤后难以有效抵御细菌的入侵和感染的扩散。
三、合并基础疾病的小儿
1.免疫功能低下的小儿:如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的小儿,本身免疫系统存在缺陷,在烧伤后更容易发生感染并发展为脓毒症。另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小儿,由于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对烧伤创面感染的抵抗力下降,也是烧伤脓毒症的高发人群。例如,因肾病综合征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的小儿,在烧伤后发生脓毒症的概率明显高于正常小儿。
2.有慢性疾病的小儿:患有如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部疾病等慢性疾病的小儿,其整体健康状况较差,机体的代偿能力和对感染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在发生烧伤后,这些基础疾病会进一步影响小儿的身体状况,使得感染更容易向脓毒症方向发展。比如,患有慢性肺部疾病的小儿,呼吸功能本就受限,在烧伤后创面感染引起全身炎症反应时,更易导致病情恶化,引发脓毒症。
四、烧伤后处理不规范的小儿
1.创面清洁不及时或不彻底者:烧伤后如果创面未能及时进行清洁处理,或者清洁不彻底,会导致创面细菌大量滋生。例如,烧伤后创面暴露在污染环境中,没有及时进行消毒换药等操作,使得细菌在创面上繁殖,进而侵入机体引发感染,增加脓毒症的发生风险。
2.未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者:烧伤后没有按照规范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感染,或者使用抗生素不当,如滥用、过早停药等,都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或感染控制不佳,从而引发脓毒症。例如,在烧伤早期没有根据创面细菌情况合理选择抗生素,或者在感染迹象出现后未能及时调整抗生素使用方案,都可能使感染得不到有效控制,发展为脓毒症。
温馨提示:对于上述高发人群,在烧伤发生后应格外加强护理和监测。医护人员要密切关注患儿的生命体征、创面情况等,及时发现感染迹象并进行处理。同时,家长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工作,严格遵循烧伤后的处理规范,如及时清洁创面、按照要求进行创面换药等,以降低小儿烧伤脓毒症的发生风险。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小儿,在烧伤前应尽可能控制基础疾病的病情,提高机体的抵抗力,烧伤后更要加强对基础疾病的关注和相关并发症的预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