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肾病具有多种临床特点,包括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常超3.5g/d,致低蛋白血症等)、水肿(因低蛋白血症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可波及全身)、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低于30g/L,可影响生长发育等)、高脂血症(血清脂质水平升高,促动脉粥样硬化等)、部分患者伴高血压(加重肾脏负担等),各特点相互关联,不同年龄患者表现及影响有差异,需个体化治疗。
表现:肾小球肾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常超过3.5g/d。其产生机制主要是肾小球滤过膜的屏障功能受损,尤其是电荷屏障和机械屏障遭到破坏,导致血浆中的大分子蛋白质大量滤出并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例如,微小病变型肾病患者的肾小球滤过膜电荷屏障受损,使得白蛋白等蛋白质大量漏出。不同年龄的患者蛋白尿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患者可能因肾病综合征起病,蛋白尿更为明显,但总体以大量蛋白尿为突出特点。
影响:长期大量蛋白尿可导致低蛋白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水肿等,还会影响患者的营养状况,因为蛋白质从尿液中丢失,若不及时补充,会使患者出现消瘦、抵抗力下降等情况,增加感染等风险。
水肿
表现:水肿是肾小球肾病常见的临床特点之一。其发生与低蛋白血症引起的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有关,患者首先出现眼睑、颜面等部位的水肿,晨起时较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可波及全身,出现双下肢水肿、阴囊水肿等,严重时可伴有胸水、腹水。不同年龄患者水肿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患者水肿往往较为明显,可能迅速波及全身;老年患者由于机体调节功能相对较弱,水肿可能持续时间较长且程度可能较重。
影响:水肿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行动不便,还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改变,如皮肤绷紧、变薄等,增加皮肤感染的风险。同时,严重的水肿可能提示病情较重,需要积极治疗来缓解水肿症状。
低蛋白血症
表现: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30g/L。除了由大量蛋白尿导致蛋白质丢失过多外,还可能存在蛋白质合成减少等因素。在儿童患者中,由于生长发育的需求,低蛋白血症可能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影响,表现为身高、体重增长缓慢等。老年患者低蛋白血症可能会加重机体的衰弱状态,影响康复。
影响:低蛋白血症可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除了导致水肿外,还会使患者的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同时,低蛋白血症还可能影响血液的胶体渗透压,进一步加重血液循环的紊乱。
高脂血症
表现:患者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水平升高。其发生机制与肝脏合成脂蛋白增加以及脂蛋白分解代谢障碍有关。肾小球肾病患者常伴有高脂血症,尤其是肾病综合征型的肾小球肾病。不同年龄患者高脂血症的影响有所不同,儿童患者长期高脂血症可能会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对其未来的心血管健康产生潜在影响;老年患者高脂血症则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影响:高脂血症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增加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如冠心病、脑梗死等。同时,高脂血症还可能影响肾脏的血流动力学,加重肾脏的损伤。
高血压
表现:部分肾小球肾病患者会出现高血压。其发生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等有关。在儿童肾小球肾病患者中,高血压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老年患者由于本身存在血管硬化等基础情况,肾小球肾病合并高血压的概率可能较高。
影响:高血压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导致肾小球内压力升高,进一步损害肾小球滤过功能,形成恶性循环,加速肾功能的恶化。同时,高血压也会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风险,如脑出血、心肌梗死等。
肾小球肾病的临床特点相互关联,蛋白尿、水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常同时出现,而高血压可能伴随其中或单独存在,不同年龄患者在这些临床特点上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及影响,需要临床医生全面评估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