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慢性肾炎患者合并肾结石的情况,需先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包括结石大小、位置及肾功能状况;非手术治疗可采用大量饮水和药物辅助排石,但要考虑患者具体情况;手术治疗有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取石或经皮肾镜取石术等,需根据患者情况谨慎选择;若合并感染要先控感染,肾功能不全患者治疗更需谨慎,多学科协作制定方案以最大程度保障健康并减少对肾功能损害。
一、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1.结石大小与位置:通过超声、CT等检查明确肾结石的大小(如直径小于0.6cm的结石相对较易通过自然途径排出)、位置(如肾盂内结石与肾下盏结石的处理方式可能不同)。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及有慢性肾炎病史的患者,结石位置和大小对治疗选择影响显著,例如儿童慢性肾炎患者肾结石,因身体机能特点,小结石可能更倾向于保守观察为主的方式。
2.肾功能状况:慢性肾炎患者本身肾功能可能已有不同程度损害,需评估肾结石对肾功能的进一步影响。例如肾功能轻度受损但结石引起梗阻不严重的患者,可考虑相对保守的治疗手段;而肾功能严重受损且结石导致严重梗阻的患者,可能需要更积极的干预措施。
二、非手术治疗
1.大量饮水:对于结石较小(直径小于0.6cm左右)且肾功能允许的慢性肾炎患者,鼓励大量饮水,每日饮水量应在2000-3000ml以上,以增加尿量,促进小结石的排出。不同年龄患者饮水量需适当调整,儿童要注意避免一次大量饮水引起不适,根据其耐受程度逐步增加饮水量;女性慢性肾炎患者在饮水量上无特殊性别禁忌,但需结合自身身体状况调整;有慢性肾炎病史且心功能正常的患者可通过增加饮水促进结石排出,心功能不全者则需谨慎调整饮水量,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2.药物辅助排石:若结石处于输尿管等部位,可在医生评估下使用一些有助于排石的药物,但需考虑慢性肾炎患者的肾功能情况,避免使用对肾功能有明显影响的药物。例如某些具有扩张输尿管作用的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结石移动排出,但要密切监测肾功能变化。
三、手术治疗
1.体外冲击波碎石:适用于结石直径在2-3cm以下的肾结石患者。对于慢性肾炎患者,需评估肾功能及身体耐受性。年龄较大的慢性肾炎患者可能身体耐受性相对较差,要更谨慎评估碎石的必要性和风险;女性慢性肾炎患者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时,需注意治疗部位的特殊生理结构对治疗的影响及可能带来的不适;有慢性肾炎病史且结石引起反复肾绞痛等情况的患者,若符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指征可考虑该方法,但要在碎石前后密切监测肾功能。
2.输尿管镜取石或经皮肾镜取石术:对于较大的肾结石或经保守及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无效的结石,可考虑此类手术。但手术对慢性肾炎患者的肾功能有一定要求,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肾功能储备情况。儿童慢性肾炎患者一般较少采用手术治疗,除非病情极为严重且其他方法无法解决;女性慢性肾炎患者行手术治疗时,要考虑手术对生殖系统等可能的影响及术后恢复情况;有慢性肾炎病史且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需与患者充分沟通手术的利弊。
四、特殊情况处理
1.合并感染的情况:若慢性肾炎患者肾结石合并尿路感染,需先控制感染。根据感染的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同时在治疗肾结石过程中要持续关注感染情况,避免感染加重对肾功能及病情的影响。不同年龄患者对感染的耐受和反应不同,儿童慢性肾炎患者合并感染时更要及时控制,防止感染扩散;女性慢性肾炎患者合并感染时,要注意女性泌尿生殖系统的特点,加强局部护理等。
2.肾功能不全患者:对于已有明显肾功能不全的慢性肾炎患者合并肾结石,治疗需更加谨慎。尽量选择对肾功能影响小的治疗方式,如在非手术治疗中严格把握大量饮水的量,手术治疗要充分评估手术对肾功能的冲击,必要时可能需要多学科协作制定治疗方案,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状况来选择最适宜的治疗手段,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的健康,同时减少对肾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