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褥疮需从创面评估与分期、局部创面处理、全身支持治疗、体位管理、预防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综合处理,创面评估分多期且不同期有不同侧重,局部按分期清洁换药,全身要营养支持、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定时翻身并注意不同人群特点,还要预防肺部和泌尿系统感染。
一、创面评估与分期
1.评估方法:通过视诊等方式观察褥疮的部位、大小、深度、创面感染情况等,根据褥疮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期,常见分期包括淤血红润期、炎性浸润期、浅度溃疡期、深度溃疡期等。不同分期的褥疮在治疗上有不同侧重点,如淤血红润期主要是预防进一步损伤,深度溃疡期可能需要更积极的清创等处理。
2.年龄因素影响:儿童长期卧床发生褥疮时,由于皮肤薄嫩等特点,评估时需更细致观察皮肤变化,与成人相比在处理上需更加轻柔,避免加重皮肤损伤;老年人皮肤本身老化,修复能力差,评估时要关注全身营养状况等对褥疮愈合的影响。
二、局部创面处理
1.清洁换药
清洁液选择:对于清洁的创面可使用生理盐水冲洗,若创面有感染,可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溶液冲洗,如存在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可考虑使用碘伏等,但需注意碘伏对创面有一定刺激性,使用时要适度。
不同分期处理:淤血红润期可使用红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状况;炎性浸润期要注意保护皮肤,避免水疱破裂,小的水疱可让其自行吸收,大的水疱可在无菌操作下抽取疱液后进行局部消毒保护;浅度溃疡期和深度溃疡期需要定期清创,清除坏死组织,保持创面清洁,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2.特殊人群注意:儿童局部创面处理时,要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清洁液和敷料,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等不良反应的产品;老年人局部皮肤敏感,换药时动作要轻柔,防止损伤周围正常皮肤,同时要注意观察局部换药后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全身支持治疗
1.营养支持
营养要素:保证患者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热量、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蛋白质有助于创面修复,如鸡蛋、牛奶、瘦肉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热量充足能维持机体正常代谢,碳水化合物是热量的重要来源,可通过米饭、面食等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A等对创面愈合有促进作用,可通过新鲜蔬菜(如西兰花、胡萝卜等)和水果(如橙子、苹果等)摄入。
年龄与营养差异: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需求更高,要确保营养均衡全面,根据年龄合理调整饮食结构;老年人可能存在消化功能减退等情况,需选择易消化吸收的营养食物,必要时可通过鼻饲等方式保证营养供给。
2.纠正贫血与低蛋白血症
贫血纠正:若患者存在贫血,可根据贫血类型进行相应纠正,如缺铁性贫血可补充铁剂,同时多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巨幼细胞贫血则补充叶酸、维生素B12等。
低蛋白血症改善:对于低蛋白血症患者,可适当补充白蛋白等,同时通过饮食增加蛋白质摄入来改善。儿童贫血或低蛋白血症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和创面愈合,需及时干预;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基础疾病影响蛋白质等的代谢,纠正时要综合考虑全身状况,避免加重其他器官负担。
四、体位管理
1.定时翻身
翻身频率:一般每1-2小时翻身一次,可预防局部长期受压。儿童长期卧床时,由于骨骼、肌肉等发育尚未完全,翻身时要注意动作轻柔,保护好肢体,可使用特殊的儿童翻身垫等辅助工具;老年人骨骼脆弱,翻身时要注意避免造成骨折等损伤,可借助护理人员或辅助设备进行翻身。
翻身姿势:可采用仰卧位、侧卧位等交替翻身,侧卧位时可在两腿之间放置软枕,保持舒适体位,减轻局部压力。
五、预防并发症
1.肺部感染预防: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等,儿童可由护理人员辅助拍背促进痰液排出,老年人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雾化吸入等治疗,减少肺部感染发生风险。
2.泌尿系统感染预防:长期卧床患者要保持会阴部清洁,儿童要注意尿布的及时更换,避免尿液刺激,老年人要适当多饮水,促进尿液排出,减少泌尿系统感染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