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小血管炎肾损伤可引发肾脏相关症状如蛋白尿、血尿、水肿,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关节肌肉症状,还可出现其他系统相关症状如肺部症状、皮肤症状,不同年龄段患者表现有差异,有相关病史者出现相应症状需警惕疾病相关情况。
一、肾脏相关症状
1.蛋白尿:原发性小血管炎肾损伤时,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导致蛋白质从尿液中漏出,出现蛋白尿。尿中可检测到较多的蛋白质,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超过正常范围。不同患者蛋白尿程度可能不同,一些患者可能表现为轻度蛋白尿,而病情较重者蛋白尿可较为显著。年龄较小的儿童患者可能无法准确表达尿液异常情况,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尿液外观,若发现尿液泡沫增多且长时间不消失,需警惕蛋白尿可能。
2.血尿:肾小球基底膜断裂等原因可引起红细胞进入尿液,导致血尿。血尿可分为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镜下血尿需通过显微镜检查尿液发现红细胞增多;肉眼血尿时尿液呈洗肉水样、浓茶色等。不同年龄段患者血尿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患者可能因排尿不适等表现出哭闹等异常情况,而成年患者可能更易察觉尿液颜色变化。病史方面,有原发性小血管炎相关基础疾病的患者出现血尿更提示肾损伤相关表现。
3.水肿:肾脏对水钠代谢调节功能障碍可导致水肿。常见于眼睑、下肢等部位,初期可能在晨起时眼睑水肿较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下肢凹陷性水肿等。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能感知水肿部位及程度变化,儿童患者家长需观察患儿身体部位是否有肿胀情况。对于有原发性小血管炎病史的患者,出现水肿需考虑肾损伤导致水钠潴留引起。
二、全身症状
1.发热: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症状,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也有少数患者可出现高热。发热原因与炎症反应有关,原发性小血管炎本身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炎症因子释放可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导致发热。不同年龄患者发热表现略有不同,儿童患者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热时可能更易出现体温波动较大等情况;成年患者相对体温波动相对较平稳,但也需密切关注体温变化。有原发性小血管炎病史的患者若出现发热,要考虑病情活动或合并感染等可能,需进一步排查。
2.乏力:患者常感全身乏力,体力下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这与疾病导致身体处于慢性炎症状态、代谢紊乱等有关。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表现为活动减少、不愿玩耍等;成年患者则表现为工作耐力下降等。对于有原发性小血管炎肾损伤的患者,乏力症状可能会持续存在,影响生活质量,需要关注患者的活动能力和日常功能状态。
3.关节肌肉症状:可出现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表现。关节疼痛可累及多个关节,如膝关节、踝关节等,呈游走性或固定性疼痛;肌肉酸痛可表现为四肢肌肉无力、酸痛,活动后加重。不同年龄患者对疼痛的表述和耐受程度不同,儿童患者可能通过哭闹等方式表达关节肌肉不适,成年患者则能更准确描述疼痛部位和性质。有原发性小血管炎病史的患者出现关节肌肉症状,需考虑疾病累及关节肌肉组织所致。
三、其他系统相关症状
1.肺部症状:部分原发性小血管炎患者可合并肺部受累,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咯血、呼吸困难等。咳嗽可为干咳或伴有少量痰液,咯血可表现为痰中带血或大量咯血,呼吸困难可表现为活动后气短,严重时静息状态下也感呼吸困难。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能更清晰表述咳嗽、咯血等情况,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呼吸急促、喘息等。有原发性小血管炎病史且出现肺部相关表现时,要高度警惕肺肾综合征等情况,需及时进行胸部相关检查明确肺部情况。
2.皮肤症状:可出现皮肤紫癜、皮疹等表现。皮肤紫癜多见于下肢,呈对称性分布,初起为红色斑丘疹,压之不褪色,可逐渐融合成片。皮疹表现多样,可能为红斑、丘疹等。不同年龄患者皮肤表现略有差异,儿童患者皮肤较薄,紫癜等表现可能更易观察,成年患者皮肤表现需仔细检查。有原发性小血管炎肾损伤的患者出现皮肤症状,提示疾病可能累及皮肤等多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