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的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年龄因素(儿童、成年人、老年人发病风险不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患有免疫系统疾病、恶性肿瘤、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者易发病)、有过水痘病史人群(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潜伏易复发)、精神压力过大人群(影响免疫致发病风险增加)以及其他因素(外伤或重大手术、长期熬夜过度劳累者易发病)。
一、年龄因素
儿童:儿童患带状疱疹的几率相对较低,但也有发生的可能,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儿童。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会逐渐发生变化,儿童时期免疫系统尚在发育完善过程中,相比成年人,其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的免疫防御能力相对较弱,若儿童既往感染过水痘,VZV就会潜伏在体内,当免疫力进一步下降时可能引发带状疱疹。
成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带状疱疹的发病风险逐渐升高。30岁以后发病风险开始上升,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明显增高。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衰退,T淋巴细胞功能下降,对VZV的监视和清除能力减弱,使得潜伏在体内的VZV容易被激活而引发带状疱疹。
老年人:老年人是带状疱疹的高发人群。老年人机体各项功能衰退,包括免疫功能,细胞免疫功能进一步降低,VZV再激活的几率增加。据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患带状疱疹的可能性显著高于年轻人,且老年人患带状疱疹后发生后遗神经痛等并发症的风险也更高。
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患有免疫系统疾病者:如艾滋病患者,由于其免疫系统遭到严重破坏,CD4+T淋巴细胞数量大幅减少,对VZV的抵抗力几乎丧失,患带状疱疹的几率远高于正常人,且病情往往较为严重,恢复也相对困难。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并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会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使得潜伏的VZV有机会被激活引发带状疱疹。
恶性肿瘤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放疗等治疗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同时肿瘤本身也会影响机体的免疫状态,这类患者容易发生带状疱疹。例如白血病患者在化疗后,免疫功能受到明显抑制,患带状疱疹的风险增加,而且病情可能较为复杂,治疗难度相对较大。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者:除了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外,其他因病情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等)或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的人群,由于药物抑制了机体的免疫反应,使得潜伏的VZV容易复发激活,从而引发带状疱疹。
三、有过水痘病史人群
因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人体后,会潜伏在神经节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可被再次激活,从而引发带状疱疹。几乎所有患过水痘的人都有可能在日后发生带状疱疹,只是发病的时间和几率因个体免疫力等因素而异。例如,有些人在儿童时期患过水痘,到了中年或老年,由于免疫力降低等原因,就可能出现带状疱疹的症状。
四、精神压力过大人群
长期处于精神压力过大的状态下,会影响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精神压力过大时,机体会分泌一些应激激素,如皮质醇等,长期过高的皮质醇水平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得机体对VZV的抵抗力下降,增加了带状疱疹的发病风险。例如,一些长期面临工作高压、生活重大变故等情况的人,相比精神压力较小的人,更容易患上带状疱疹。
五、其他因素
外伤或重大手术者:外伤或重大手术会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导致免疫力短时间内下降,此时潜伏的VZV可能被激活引发带状疱疹。例如,经历了重大创伤手术的患者,在术后恢复阶段,由于身体虚弱、免疫功能受到一定影响,患带状疱疹的几率会有所增加。
长期熬夜、过度劳累者:长期熬夜、过度劳累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和免疫功能调节。过度劳累会使身体处于疲劳状态,免疫力降低,为VZV的再激活提供了可乘之机,容易引发带状疱疹。比如一些经常熬夜加班、作息不规律的人群,患带状疱疹的风险相对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