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肿痛的原因包括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局部因素有牙菌斑牙结石引发炎症、牙龈炎以及智齿冠周炎;全身因素涉及内分泌紊乱、营养不良、血液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不同因素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影响不同,需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口腔护理和治疗措施。
一、局部因素
1.牙菌斑、牙结石
牙菌斑是一种细菌性生物膜,不断堆积在牙齿表面,如果没有及时清除,会引发牙龈炎症。牙结石则是由牙菌斑钙化形成,会持续刺激牙龈,导致牙龈肿痛。例如,长期不认真刷牙、漱口的人群,更容易在牙齿表面形成牙菌斑和牙结石,从而频繁出现牙龈肿痛。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受到影响,儿童如果口腔卫生不良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只是表现可能相对不那么严重,但长期积累也会引发问题。
对于儿童来说,家长要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每天早晚正确刷牙,使用适合儿童的牙膏等;成年人则要坚持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并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洁牙,一般建议每年至少1-2次。
2.牙龈炎
牙龈炎是牙龈组织的炎症,主要是由于牙龈周围的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炎症会导致牙龈红肿、出血、疼痛等症状,进而出现牙龈肿痛。牙龈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牙周炎等更严重的口腔疾病。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牙龈炎,年轻人由于饮食不规律、口腔卫生意识淡薄等原因也容易患上牙龈炎。
年轻人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同时加强口腔卫生维护。对于患有牙龈炎的患者,需要进行洗牙等治疗来清除局部刺激因素,控制炎症。
3.智齿冠周炎
智齿萌出过程中,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称为智齿冠周炎。特别是阻生智齿,更容易导致食物残渣堆积、细菌滋生,引发牙龈肿痛。这种情况在18-25岁左右的人群中较为常见,因为这个阶段是智齿萌出的高峰期。
对于智齿冠周炎的患者,在炎症急性期可以进行局部冲洗等处理来缓解症状。如果智齿反复发炎,建议在炎症消退后考虑拔除智齿。
二、全身因素
1.内分泌紊乱
女性在生理期、妊娠期等特殊时期,体内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例如妊娠期,女性体内孕激素水平升高,会使牙龈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容易诱发牙龈炎症,导致牙龈肿痛。青春期女性由于内分泌变化,也可能出现牙龈对局部刺激反应增强的情况,从而引发牙龈肿痛。
女性在生理期和妊娠期要更加注重口腔卫生,每天早晚认真刷牙,使用孕妇专用的口腔护理产品等。如果出现牙龈肿痛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口腔护理。
2.营养不良
缺乏维生素C等营养素时,会影响牙龈的健康。维生素C参与牙龈胶原蛋白的合成,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牙龈脆弱、容易出血和肿痛。例如长期挑食、节食的人群,或者一些患有消化系统疾病影响营养素吸收的人群,都可能出现营养不良相关的牙龈问题。
对于营养不良导致牙龈肿痛的人群,要调整饮食结构,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柠檬、猕猴桃等)和蔬菜(如西兰花、青椒等),保证营养均衡。如果情况较为严重,可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相应的维生素制剂。
3.血液系统疾病
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等,会影响血液的正常功能,导致牙龈出血、肿痛等症状。白血病患者由于白细胞异常增生,抑制了正常的造血功能,同时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口腔感染,进而出现牙龈肿痛。
对于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出现牙龈肿痛时要格外重视,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诊断,因为牙龈肿痛可能是血液系统疾病的一个表现,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4.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口腔感染,包括牙龈炎症,导致牙龈肿痛。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会加重牙龈的炎症反应。
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保持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如果出现牙龈肿痛等口腔问题,要积极治疗口腔疾病,同时调整降糖方案,确保血糖稳定,因为良好的血糖控制对于预防和治疗口腔感染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