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牙龈出血原因多样,包括局部刺激因素(菌斑牙石、食物嵌塞)、全身性疾病(血液疾病、维C缺乏)、自身因素(换牙期、不良习惯),需针对性处理,日常要做好口腔清洁、均衡饮食、定期口腔检查来预防。
一、局部刺激因素引起的牙龈出血
(一)菌斑、牙石导致的牙龈出血
原因:小孩口腔卫生不良时,菌斑、牙石会不断堆积,刺激牙龈,引起牙龈炎症,导致出血。
处理方法:对于年龄稍大、能配合的儿童,可通过洗牙(龈上洁治术)去除牙石和菌斑。但要注意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操作过程中需确保儿童配合,避免因不配合导致损伤。同时,家长要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每天早晚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保持口腔清洁,防止菌斑、牙石再次堆积。
(二)食物嵌塞引起的牙龈出血
原因:儿童在进食过程中,食物残渣容易嵌塞在牙缝中,压迫牙龈,引发炎症出血。
处理方法:首先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理嵌塞的食物。对于经常发生食物嵌塞的情况,需要检查牙齿是否存在邻面龋、牙齿排列不齐等问题。如果是牙齿排列不齐导致的食物嵌塞,可能需要在儿童牙齿替换完成后进行正畸治疗来解决;如果是邻面龋,需要进行补牙治疗,恢复牙齿的正常邻接关系,从而消除食物嵌塞对牙龈的刺激。
二、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牙龈出血
(一)血液系统疾病
原因:如白血病,白血病患儿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同时白细胞的异常增生可能会浸润牙龈组织,导致牙龈出血。还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体内血小板数量降低,凝血功能出现障碍,容易出现牙龈出血等表现。
处理方法:这类情况需要及时带儿童到血液科就诊,进行血常规、骨髓穿刺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进行针对性治疗。例如白血病患儿需要进行化疗等综合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可能需要输注血小板、使用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措施。同时,在口腔护理方面要更加轻柔,避免过度刺激牙龈加重出血。
(二)维生素C缺乏
原因:儿童长期挑食、偏食,导致维生素C摄入不足,会引起坏血病,出现牙龈出血、牙龈肿胀等症状。
处理方法:调整儿童的饮食结构,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摄入,如新鲜的水果(橙子、苹果、猕猴桃等)和蔬菜(西兰花、青椒、菠菜等)。一般通过饮食调整后,牙龈出血情况会逐渐改善。如果维生素C缺乏较为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维生素C制剂,但要注意按照儿童的年龄和体重等因素合理用药。
三、儿童自身因素相关的牙龈出血
(一)换牙期的牙龈出血
原因:儿童在换牙期,新牙萌出时,牙龈可能会有轻度的肿胀、出血,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因为新牙突破牙龈过程中,会对牙龈组织产生一定的刺激。
处理方法:家长要指导儿童保持口腔清洁,用软毛牙刷轻轻刷牙,避免过度用力刺激牙龈。一般随着牙齿的完全萌出,牙龈出血情况会逐渐缓解。但如果牙龈出血伴有明显的疼痛、肿胀加重或持续不缓解,需要及时就医,排除其他异常情况。
(二)不良习惯导致的牙龈出血
原因:有些儿童有咬唇、咬舌、舔牙等不良习惯,这些习惯会刺激牙龈,导致牙龈损伤出血。
处理方法:家长要帮助儿童纠正不良习惯。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法,比如给儿童提供有趣的玩具、让其参与感兴趣的活动等,减少不良习惯的发生频率。同时,加强口腔卫生宣教,让儿童了解不良习惯对牙龈健康的危害,逐渐纠正这些不良行为。
四、日常护理与预防
(一)口腔清洁方面
年龄较小的儿童,家长可以用湿润的纱布或指套牙刷帮助其清洁牙齿,每天至少清洁两次。随着儿童年龄增长,教导其使用含氟牙膏正确刷牙,刷牙时间不少于2分钟,要保证牙齿的每个面都能清洁到。
(二)饮食方面
保证儿童饮食均衡,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奶制品、肉类、豆制品等,避免儿童过多食用甜食和精细加工食品,减少龋病和牙龈炎症的发生风险。
(三)定期口腔检查
建议儿童每半年到口腔医疗机构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口腔内存在的问题,如早期的龋齿、牙石等,并进行相应的处理,预防牙龈出血等口腔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