胳膊肘筋膜炎有疼痛(慢性隐痛、特定动作加剧)、压痛、活动受限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休息、保暖)、物理治疗(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照射)、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需注意特殊人群禁忌)、康复锻炼(肘部伸展、前臂旋转运动),儿童和孕妇等特殊人群治疗需格外谨慎。
一、胳膊肘筋膜炎的症状
(一)疼痛
1.慢性疼痛:胳膊肘部位会出现长期的隐痛,这种疼痛通常是持续性的,在劳累、受凉等情况下可能会加重。例如,长期从事肘部重复性劳作的人群,如木工、网球运动员等,更容易出现这种慢性疼痛,疼痛可从轻微逐渐发展为较为明显,影响日常的肘部活动。
2.特定动作引发疼痛:在做屈伸肘、旋转前臂等动作时,疼痛会明显加剧。比如患者在拧毛巾、开门等需要用到肘部力量或进行肘部关节活动的动作时,疼痛症状会凸显出来,这是因为动作会刺激到肘部的筋膜炎病灶部位。
(二)压痛
局部可触及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通常较为固定,用手指按压该部位时,患者会感到明显的疼痛,通过触摸可以感觉到局部组织可能存在增厚、结节等情况。
(三)活动受限
由于疼痛和局部炎症的影响,肘部的活动范围会受到限制。患者可能发现肘部弯曲、伸展的幅度不如正常时,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日常生活中的穿衣、梳头、拿取物品等基本动作。例如,无法自如地将手臂举到头部后方整理头发,这是因为肘部的疼痛和活动受限导致了这些日常动作的困难。
二、胳膊肘筋膜炎的治疗方法
(一)一般治疗
1.休息:避免肘部过度劳累,减少引起疼痛的重复性动作。对于从事需要频繁使用肘部工作的人群,要适当调整工作方式,给肘部足够的休息时间,让受损的筋膜有机会修复。比如木工在工作一段时间后要停下来休息,放松肘部肌肉和筋膜。
2.保暖:注意肘部的保暖,避免受凉。寒冷刺激可能会加重筋膜炎的症状,所以在天气寒冷时,可以佩戴护肘等保暖装备,保持肘部的温暖环境,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炎症的消退和症状的缓解。
(二)物理治疗
1.热敷:可以用热毛巾、热水袋等进行局部热敷,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例如,晚上睡觉前用热水袋热敷肘部,有助于改善肘部的血液循环,让患者感到舒适。
2.超短波治疗:利用超短波的温热效应和生物效应来治疗筋膜炎。超短波能够深入组织内部,促进炎症吸收,减轻疼痛和肿胀。一般需要在专业医疗机构由医生操作进行治疗,通过仪器发射的超短波能量作用于肘部病变部位,达到治疗目的。
3.红外线照射:红外线照射可以穿透皮肤,到达深层组织,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炎症。患者可以在家中使用红外线照射仪进行照射,每次照射时间约10-15分钟,每天1-2次。
(三)药物治疗
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来缓解疼痛和炎症,但需注意特殊人群的用药禁忌。对于儿童,应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孕妇和哺乳期女性使用时也需要谨慎,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例如,对于成年患者,在医生评估后可以短期使用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来减轻疼痛和炎症反应。
(四)康复锻炼
1.肘部伸展运动:患者坐在椅子上,手臂自然下垂,然后缓慢将肘部伸直,保持5-10秒,再缓慢弯曲肘部,重复10-15次。通过这种伸展运动可以增加肘部的活动范围,增强肘部肌肉和筋膜的柔韧性。
2.前臂旋转运动:坐在桌子前,将患侧手臂放在桌子上,手掌向下,然后缓慢做前臂的旋转动作,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旋转10-15次。这个运动有助于改善肘部的旋转功能,缓解筋膜炎引起的活动受限问题。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患胳膊肘筋膜炎时,由于其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时应更加注重非药物干预,如充分休息、适当的保暖以及温和的康复锻炼等,避免使用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的药物;孕妇患胳膊肘筋膜炎时,在选择治疗方法和药物时要格外谨慎,优先考虑对胎儿无影响的治疗方式,如物理治疗中的热敷等,同时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治疗,以确保母婴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