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骨关节炎可通过非药物、药物、手术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物理治疗(热敷、理疗仪器治疗)、咬合板治疗、康复训练(下颌关节活动度训练、咀嚼肌训练);药物治疗有非甾体抗炎药、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病情严重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不同年龄患者治疗需考虑各自特点。
一、非药物治疗
(一)物理治疗
1.热敷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下颌骨关节炎患者,热敷都可尝试。一般用温热的毛巾或热敷袋敷于下颌部,温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例如,有研究表明,局部热敷能使下颌区域的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有助于炎症部位的代谢产物排出。
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控制热敷温度,避免烫伤,可选择温度稍低但仍能起到促进血液循环作用的热敷方式,如使用温度适中的温水袋。
2.理疗仪器治疗
超声波理疗: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效应和温热效应,能深入组织内部,促进组织的修复和炎症的消退。不同年龄的患者均可应用,但儿童患者在治疗时需要在专业医护人员的密切监护下进行,确保治疗参数合适。超声波理疗一般每次治疗时间根据患者情况而定,通常在10-15分钟左右,每周进行数次。
红外线照射:红外线可以被人体组织吸收,产生热效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痉挛。各种年龄和性别的患者都可使用红外线照射,照射距离一般保持在30-50厘米,每次照射10-15分钟,每天1-2次。
(二)咬合板治疗
对于有咬合问题的下颌骨关节炎患者,可使用咬合板。咬合板能调整咬合关系,减轻关节内的压力,缓解疼痛。不同年龄的患者使用咬合板时需要根据个体的口腔情况进行定制。儿童患者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咬合板的使用需要更加谨慎,应在正畸医生和口腔科医生的共同评估下进行,确保不会影响牙齿的正常发育。一般每天佩戴一定时间,如夜间佩戴等,具体佩戴时间和方式需遵医嘱。
(三)康复训练
1.下颌关节活动度训练
对于各年龄段患者,都可以进行下颌关节的开合、前伸、后缩以及侧方运动等活动度训练。例如,缓慢地张大嘴巴,尽量使下颌骨向下、向前运动,然后再缓慢闭合;或者向左右两侧做侧方运动。每次训练可进行10-15次,每天3-4组。通过这种训练可以增加下颌关节的活动范围,防止关节粘连,改善关节功能。儿童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家长要在旁协助,确保训练动作正确且不过度用力,避免造成关节损伤。
2.咀嚼肌训练
进行咀嚼肌的放松和收缩训练。可以先进行咀嚼肌的放松,如用手指轻轻按摩颞肌、咬肌等部位,然后进行缓慢的咀嚼动作训练,但要注意咀嚼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加重关节负担。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都可进行,儿童患者要避免进行过度用力的咀嚼训练,以轻度的训练为主,主要是为了维持咀嚼肌的正常功能状态。
二、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对于缓解下颌骨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有一定作用,但对于儿童患者,要谨慎使用,因为低龄儿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存在一些潜在风险,如胃肠道反应等。成人患者在使用时也需要注意按照药物的一般使用原则,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长期大量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对于一些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考虑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它可以起到润滑关节、保护关节软骨的作用,但注射时需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不同年龄的患者在注射时都要注意操作规范,儿童患者更要确保注射过程的安全和规范。
三、手术治疗
对于经过长期保守治疗无效,病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颌骨关节炎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关节镜手术、开放性手术等。但手术治疗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严格评估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等。例如,关节镜手术创伤较小,恢复相对较快,但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生长发育的特殊性,手术适应证的把握更加严格,需要综合考虑手术对其未来生长发育的影响等多方面因素;成人患者在考虑手术时也需要充分了解手术的风险和收益,在医生的详细评估后决定是否进行手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