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牙龈出血可能由刷牙方式不当、牙周疾病、全身性疾病等原因引起,需针对性处理,日常要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口腔检查,儿童和老年人有各自特殊注意事项,儿童注意乳牙萌出及不良习惯,老年人关注牙龈萎缩、牙齿松动和全身慢病。
一、可能的原因及对应处理方法
(一)刷牙方式不当
情况说明:如果刷牙时用力过大,或使用硬毛牙刷,可能损伤牙龈导致出血。
处理方法:应选择软毛牙刷,采用正确的巴氏刷牙法,将牙刷与牙长轴呈45°角指向根尖方向,按照牙龈-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轻度加压,使刷毛在原位进行前后方向短距离的水平颤动,每次颤动4-5次,颤动时牙刷移动约1mm,每次只刷2-3颗牙齿,然后将牙刷移至下一组牙,重复以上动作,保证每个牙面都得到清洁,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不同年龄段人群刷牙方式需注意,儿童可能需要家长协助指导正确刷牙。
(二)牙周疾病
情况说明:牙龈炎、牙周炎是导致早上牙龈出血常见的牙周疾病原因。牙龈炎主要是牙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物引起牙龈组织的炎症,牙周炎则是牙龈炎进一步发展,侵犯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
处理方法:对于牙龈炎,需要进行洗牙,清除牙菌斑和牙结石,炎症较重者可配合局部用药,如1%-3%过氧化氢液冲洗龈沟,碘制剂放入龈沟内。对于牙周炎,除了洗牙外,还需要进行系统性牙周治疗,包括龈下刮治、根面平整等,严重的牙周炎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不同年龄人群牙周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有差异,儿童相对较少患严重牙周炎,但也需注意口腔卫生预防;老年人由于牙龈萎缩等原因更易患牙周疾病。
(三)全身性疾病
情况说明:一些全身性疾病也会导致牙龈出血,如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糖尿病等。白血病患者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容易出现牙龈出血;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口腔内环境改变,也容易发生牙龈炎症出血。
处理方法:如果怀疑是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牙龈出血,需要针对全身性疾病进行治疗。比如血液系统疾病需要血液科就诊进行相应治疗,糖尿病患者需要在内分泌科调整血糖水平,控制血糖在合理范围,同时保持口腔卫生辅助改善牙龈出血状况。对于儿童和老年人,全身性疾病的表现可能不典型,需要更细致地检查排查。
二、日常预防措施
(一)保持口腔卫生
情况说明: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是保持口腔卫生的基本措施。
具体做法:刷牙如前文所述采用正确方法,漱口可使用清水或淡盐水,饭后及时漱口能清除食物残渣,减少细菌滋生。不同年龄人群口腔卫生维护有不同特点,儿童可能需要家长监督帮助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老年人可能因牙齿缺失等问题选择合适的口腔清洁工具,如使用冲牙器等辅助清洁。
(二)定期口腔检查
情况说明: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口腔问题,如牙菌斑、牙结石、早期牙周炎等,及时处理。
频率建议:一般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儿童建议每半年检查一次,以便及时发现乳牙期、替牙期的口腔问题并进行干预。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情况说明:儿童牙龈出血可能与乳牙萌出、不良口腔习惯(如咬唇、咬舌、口呼吸等)有关。乳牙萌出时牙龈可能会有轻度出血,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但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不良口腔习惯会影响牙龈健康导致出血。
注意事项:家长要帮助儿童清洁口腔,在乳牙萌出阶段可使用湿润的纱布轻轻擦拭牙龈;纠正儿童不良口腔习惯,对于口呼吸的儿童要排查腺样体肥大等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
(二)老年人
情况说明:老年人牙龈出血可能与牙龈萎缩、牙齿松动、全身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有关。牙龈萎缩使牙根暴露,容易受刺激出血;牙齿松动会影响咀嚼和口腔卫生维护;全身慢性疾病会影响凝血功能等导致牙龈出血。
注意事项:老年人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全身健康检查,控制好全身慢性疾病,保持口腔清洁,可选择适合自己口腔状况的口腔清洁产品,如软毛牙刷、合适的牙膏等,对于牙齿松动明显的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修复方式改善口腔功能和牙龈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