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背部筋膜炎的诊断通过病史采集了解发病、症状及诱发缓解因素,体格检查包括压痛、肌肉紧张度、脊柱活动度检查,影像学检查有X线排除骨骼病变、MRI显示软组织病变,实验室检查一般无特异性改变但可排除其他疾病,不同年龄人群检查需考虑其特点。
一、病史采集
1.发病情况:了解患者起病的缓急,是突然发作还是逐渐起病。例如,部分患者可能因突然的腰部扭伤等诱因而急性发病,而有些则是长期慢性劳损逐渐出现症状。不同的起病方式可能提示不同的病情发展和潜在病因。对于儿童患者,需询问是否有外伤史等情况;对于女性患者,要考虑是否与生理期、怀孕等特殊时期有关。
2.症状特点:询问腰背部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持续时间等。疼痛部位多在腰背部肌肉附着处等区域;性质可为酸痛、胀痛或刺痛等;程度可轻可重,有的患者疼痛较轻,仅在劳累后稍有不适,有的则疼痛较为剧烈,严重影响日常活动;持续时间方面,有的是间歇性疼痛,有的则是持续性疼痛。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无法准确描述疼痛性质等,需要家长辅助观察相关表现;老年患者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疼痛特点可能受基础疾病影响。
3.诱发及缓解因素:了解哪些因素会诱发腰背部疼痛,如劳累、受寒、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等;以及哪些因素可以缓解疼痛,如休息、热敷、按摩等。不同的诱发和缓解因素对于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例如,受寒后疼痛加重,热敷后缓解,可能提示与寒冷刺激导致肌肉痉挛等有关。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诱发因素可能不同,儿童可能与过度活动等有关,老年患者可能与姿势不良等有关。
二、体格检查
1.压痛检查:对腰背部肌肉进行按压,寻找压痛点。压痛点多位于骶棘肌外缘、髂嵴后部、竖脊肌等部位。通过确定压痛点的位置,可以初步判断病变的肌肉等组织。不同的压痛点位置可能提示不同的受累肌肉群。例如,骶棘肌外缘的压痛点可能提示该部位的肌肉有筋膜炎病变。在检查儿童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引起患儿不适;老年患者检查时要考虑其关节等可能存在的退变情况,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损伤。
2.肌肉紧张度检查:触摸腰背部肌肉,判断肌肉紧张度。患者可能存在受累肌肉紧张、痉挛的情况。肌肉紧张度增高可能是机体对疼痛等刺激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例如,筋膜炎患者常可触及紧张的肌肉条索。对于儿童,检查肌肉紧张度时要对比两侧肌肉情况;老年患者肌肉本身可能有一定程度的退化,需仔细鉴别是筋膜炎导致的肌肉紧张还是自然退变引起。
3.脊柱活动度检查:检查脊柱的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等活动度。腰背部筋膜炎患者可能存在脊柱活动度不同程度的受限。例如,前屈时可能因疼痛而活动受限。不同年龄人群脊柱活动度正常范围不同,儿童脊柱柔韧性较好,老年患者脊柱活动度可能因退变等原因有所下降,检查时要结合年龄特点进行判断。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X线检查可观察脊柱的骨骼结构,如有无脊柱侧弯、椎体骨质增生等情况。虽然X线一般不能直接显示筋膜炎,但可以排除其他骨骼病变,如脊柱骨折、肿瘤等。对于儿童患者,X线检查要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老年患者X线可能会发现一些退行性改变,需结合临床症状判断是否与筋膜炎相关。
2.磁共振成像(MRI)检查:MRI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可显示腰背部肌肉、筋膜等组织的病变情况。在腰背部筋膜炎时,可能会出现肌肉水肿等表现。但MRI检查费用相对较高,一般在初步排查其他严重病变后根据需要进行。对于儿童患者,MRI检查需在必要时进行,要注意检查过程中的安全和患儿的配合;老年患者如果合并有金属植入物等情况,需提前告知医生以便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
四、实验室检查
一般情况下,腰背部筋膜炎的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改变。但有时需要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来排除其他疾病,如血常规可初步了解有无感染等情况,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可辅助判断有无炎症反应,但这些指标升高不一定单纯由筋膜炎引起,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对于儿童患者,实验室检查要考虑其生理指标与成人的差异;老年患者要考虑其可能合并的慢性疾病对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