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骨质疏松疼痛可采用非药物和药物止痛方法。非药物方法包括调整生活方式(休息体位调整、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和补充营养素(补充钙剂、维生素D);药物止痛方法有非甾体类抗炎药(抑制COX活性抗炎止痛,注意相关人群禁忌)和降钙素类药物(抑制破骨细胞减少骨吸收止痛,注意相关人群禁忌)。
一、非药物止痛方法
(一)调整生活方式
1.休息与体位
对于骨质疏松患者,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在疼痛发作时,应注意休息,选择合适的体位来减轻疼痛。例如,平卧时可在膝关节下方垫软枕,使髋关节和膝关节微屈,以放松腰部肌肉;坐位时保持腰部挺直,可在腰部放置靠垫支撑腰部。不同年龄层的患者都应注意,年轻患者可能因运动量大更需合理安排运动休息时间,老年患者则更要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
对于女性患者,要注意激素变化对骨质疏松的影响,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更要注重休息和体位调整。有病史的患者需根据自身病情严重程度来调整休息和体位的程度。
2.物理治疗
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从而减轻疼痛。使用温毛巾或热水袋热敷疼痛部位,温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不同年龄患者热敷时需注意温度感受差异,老年患者皮肤感觉相对不敏感,要防止烫伤;年轻患者则要注意避免过热。对于有血液循环障碍病史的患者,热敷时要密切观察局部皮肤情况。
按摩:由专业人员进行适当的按摩,可放松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按摩力度要适中,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整。例如,按摩腰部时,从腰部两侧向中间轻轻揉捏、按压。不同性别患者对按摩力度的感受不同,女性可能相对更敏感,按摩时要注意沟通调整。有骨质疏松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病史的患者,按摩时要避免对骨折部位过度施压。
(二)补充营养素
1.钙剂
充足的钙摄入对维持骨骼健康至关重要。例如,碳酸钙是常见的钙剂补充剂,钙是骨骼的主要组成成分,补充钙剂有助于提高骨密度,从而缓解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不同年龄人群钙的需求量不同,儿童每天需摄入800-1000毫克钙,青少年每天需1000-1300毫克钙,成年人每天需800毫克钙,50岁以上人群每天需1000-1200毫克钙。女性在妊娠期、哺乳期等特殊时期钙需求增加,老年患者更需注意钙的补充。通过饮食补充钙也是很好的方式,如多食用牛奶、豆制品、海鲜等富含钙的食物。
2.维生素D
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人体可以通过晒太阳合成维生素D,每天适当晒太阳15-30分钟(避免强烈阳光直射)有助于维生素D的合成。对于无法通过晒太阳充足获取维生素D的人群,可补充维生素D制剂。不同年龄患者晒太阳的时间和方式需调整,儿童晒太阳时间相对可短一些,避免晒伤;老年患者晒太阳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间段,防止摔倒等意外。有肝脏、肾脏疾病病史影响维生素D代谢的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补充维生素D。
二、药物止痛方法
(一)非甾体类抗炎药
1.作用机制
非甾体类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炎、止痛作用。例如布洛芬,它可以缓解骨质疏松引起的轻至中度疼痛。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
一般适用于疼痛不是特别严重的骨质疏松患者。但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要慎用,因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如胃痛、恶心等。老年患者使用时要注意药物对肾脏的影响,可能会增加肾功能损伤的风险,需定期监测肾功能。儿童一般不建议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来缓解骨质疏松疼痛,因为儿童骨骼处于发育阶段,药物可能会对其产生不良影响。
(二)降钙素类药物
1.作用机制
降钙素可以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减少骨吸收,从而缓解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同时还能增加骨密度。例如鲑降钙素,它能快速缓解骨痛。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
适用于疼痛较为明显的骨质疏松患者。对于过敏体质的患者要慎用,使用前需进行过敏试验。老年患者使用时要注意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如面部潮红、恶心等,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有甲状腺髓样癌病史的患者禁用降钙素类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