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骨坏死是因多种原因致骨血液供应受损,引发骨细胞死亡等进而出现相关症状的疾病,常见创伤、糖皮质激素应用、酒精滥用等病因,有疼痛、关节功能障碍等表现,通过X线、CT、MRI等检查诊断,治疗分非手术(限制负重、药物)和手术(保髋、人工关节置换),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需早期诊断治疗并个体化制定方案。
常见病因
创伤性因素:如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等创伤,直接破坏了骨的血液供应,是导致成人骨坏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股骨颈骨折后,供应股骨头的血管可能受损,使得股骨头血供减少,从而引发骨坏死。
非创伤性因素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常见的非创伤性骨坏死的诱因。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可影响脂肪代谢,导致脂肪栓塞,进而影响骨的血液供应。例如,某些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因病情需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增加了骨坏死的发生风险。
酒精滥用:长期大量饮酒也是成人骨坏死的常见病因。酒精进入人体后,会影响脂代谢,导致血脂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内形成血栓,影响骨的血液供应。长期大量饮酒者患股骨头坏死等骨坏死疾病的概率明显高于不饮酒者。
某些疾病影响:如减压病、血红蛋白病、高雪病等疾病,也可能导致骨坏死。例如,减压病是由于人体从高压环境迅速转到低压环境时,体内形成气泡,影响血管内血液流动,进而影响骨的血液供应。
临床表现
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早期疼痛可能不明显,多为隐痛、钝痛,活动后加重。随着病情进展,疼痛逐渐加重,休息时也可能出现疼痛。疼痛部位与坏死的骨所在部位有关,如股骨头坏死时,疼痛可放射至腹股沟、臀部或膝关节。
关节功能障碍:由于骨坏死导致骨结构改变、塌陷,关节活动受限。患者可能出现行走困难、跛行、髋关节屈伸活动受限等表现。例如,股骨头坏死患者可能逐渐出现髋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影响正常的行走、上下楼梯等活动。
肌肉萎缩:由于疼痛导致患肢活动减少,长期可出现肌肉萎缩,尤其是髋关节周围的肌肉。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早期X线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骨密度改变、骨小梁断裂、股骨头塌陷等表现。但X线检查对早期骨坏死的诊断敏感性较低。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骨的细微结构,有助于早期发现骨坏死。可发现骨小梁的改变、股骨头的早期塌陷等情况。
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骨坏死早期的敏感方法。在骨坏死早期,骨髓水肿、脂肪变性等改变可通过MRI早期发现,对骨坏死的早期诊断和分期具有重要价值。
治疗原则
非手术治疗
限制负重:通过拄拐杖、使用轮椅等方式减少患肢负重,避免进一步加重骨坏死。例如,股骨头坏死患者限制负重可以延缓股骨头塌陷的进程。
药物治疗:可使用一些改善骨代谢的药物,如双膦酸盐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手术治疗
保髋手术:对于早期骨坏死患者,可考虑行髓芯减压术、带血管蒂骨移植术等保髋手术。例如,髓芯减压术通过降低骨内压,改善血液供应,促进坏死骨的修复。
人工关节置换术:对于晚期骨坏死、关节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人工关节置换术可以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但术后可能存在假体松动、感染等并发症风险。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对手术的耐受性相对较差。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密切监测身体状况,如心肺功能等。术后康复需要更耐心,逐步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同时注意预防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这类患者本身存在骨坏死的高危因素,在治疗过程中,除了针对骨坏死的治疗外,还需要密切关注原发病的控制,在医生评估下谨慎调整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同时加强对骨代谢的监测,如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等。
酒精滥用患者:需要强调戒酒的重要性,家属应给予支持和监督,帮助患者戒除酒精依赖,以避免骨坏死进一步加重。
成人骨坏死是一种需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疾病,不同病因导致的骨坏死在诊断和治疗上有一定差异,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