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与颈椎病在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查体方面存在差异。肩周炎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好发于50岁左右人群,与肩部慢性劳损等有关;颈椎病症状复杂多样,分多型,各型表现不同,各年龄性别人群均可发病,与长期低头等诱因有关。影像学上肩周炎早期X线无明显异常,久病程可见骨质疏松等,MRI示关节囊增厚等;颈椎病X线可现颈椎曲度等改变,CT能清显骨性结构,MRI对软组织结构显示佳。查体时肩周炎肩关节广泛压痛、活动范围明显减小;颈椎病各型有不同查体表现,神经根型有神经根牵拉等试验阳性,脊髓型有肌张力等改变及病理征阳性,交感神经型有交感神经体征改变,椎动脉型有转头试验阳性等,可依此区分二者。
颈椎病:症状复杂多样,常见症状有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难、头晕、恶心、呕吐,甚至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及吞咽困难等。根据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等。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并向上肢放射,皮肤可有麻木、过敏等感觉异常,同时上肢肌力下降、手指动作不灵活,体征可见患侧颈部肌肉痉挛,颈肩部有压痛,神经根牵拉试验及压头试验阳性;脊髓型颈椎病多表现为四肢乏力、行走、持物不稳、手足麻木等,病情加重时可出现行走困难,双脚有踩棉花感,体征可见四肢肌张力增高,肌力减退,四肢腱反射活跃或亢进,Hoffmann征、Babinski征等病理征阳性;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可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视觉障碍、猝倒等,眩晕是其常见症状,多在头部转动时诱发或加重。各型颈椎病在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中均可发病,长期低头工作、颈部外伤、颈椎退变等是常见诱因。
影像学检查差异
肩周炎:X线检查早期可无明显异常,病程较长者可见肩关节骨质疏松,冈上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等部位可见钙化影,肩关节造影可发现关节囊体积明显缩小;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可显示肩关节囊增厚,肩袖、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等软组织有水肿、炎症等表现。
颈椎病:X线检查可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狭窄、椎体骨质增生、韧带钙化等;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颈椎的骨性结构,如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骨质增生等情况;MRI检查对颈椎间盘、脊髓、神经根等软组织结构显示极佳,可明确椎间盘突出的程度及对脊髓、神经根的压迫情况,还能发现脊髓有无变性、空洞等病变。不同年龄、不同病情的颈椎病患者影像学表现会有所不同,年龄较大、有长期颈椎劳损病史的患者影像学改变往往更为明显。
查体差异
肩周炎:查体时肩关节周围广泛压痛,主动和被动活动范围均明显减小,以外展、上举、内旋外旋活动受限显著,肌肉可有不同程度的萎缩,特别是三角肌。
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查体可见颈部活动受限,病变节段椎体棘突间及椎旁有压痛,相应神经根支配区域感觉减退、过敏或感觉异常,肌力减退,腱反射异常,如神经根牵拉试验(Eaton试验):患者坐位,头稍前屈,检查者一手置患者头部患侧,一手握患者手腕向相反方向牵拉,此时因臂丛神经被牵张,刺激受压神经根而出现放射痛;压头试验(Spurling试验):患者端坐,头后仰并偏向患侧,检查者用手掌在其头顶加压,出现颈痛并向患手放射者为阳性。脊髓型颈椎病查体可见四肢肌肉张力增高,肌力减弱,浅反射减弱或消失,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如Hoffmann征:检查者用左手握住患者腕部,右手以中指及示指夹持患者中指,稍向上提,使腕部处于轻度过伸位,然后用拇指迅速弹刮患者中指指甲,引起其余四指掌屈反应则为阳性;Babinski征:用竹签沿患者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至小趾近节转向内侧,阳性表现为踇趾背伸,其余四趾呈扇形展开。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查体可发现交感神经兴奋或抑制的体征,如心率、血压、瞳孔等改变。椎动脉型颈椎病查体可发现椎动脉受刺激时出现的阳性体征,如转头试验:患者头部向患侧转动,若出现眩晕加重则为阳性。不同类型颈椎病的查体表现各有特点,通过详细的查体结合病史、影像学检查等有助于准确区分肩周炎和颈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