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牙龈肿痛可由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及其他因素导致。局部因素包括牙龈炎症(菌斑牙石堆积、牙龈炎急性发作)、牙齿本身问题(龋齿波及牙髓累及牙龈、智齿冠周炎);全身因素有内分泌因素(妊娠期牙龈炎、青春期牙龈炎)、全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糖尿病);其他因素包含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刺激。
一、局部因素导致上牙龈肿痛
(一)牙龈炎症
1.菌斑、牙石堆积:口腔卫生不良时,菌斑会不断在牙齿表面堆积,进而钙化形成牙石。牙石会持续刺激牙龈,引发牙龈的慢性炎症,导致牙龈红肿、疼痛,尤其是在上牙龈部位。例如,长期不认真刷牙、使用牙线等清洁口腔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菌斑、牙石堆积,从而引发上牙龈肿痛。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受此影响,儿童若口腔卫生习惯不佳,也可能因菌斑牙石刺激出现上牙龈炎症;成年人中,长期吸烟、有不良口腔卫生习惯者风险更高。
2.牙龈炎急性发作:原本就有慢性牙龈炎的患者,在某些诱发因素下,如身体抵抗力下降(常见于感冒、过度劳累等情况)、食用辛辣刺激食物等,牙龈炎症会急性发作,表现为上牙龈明显肿痛,牙龈质地变得松软,触碰易出血。
(二)牙齿本身问题
1.龋齿波及牙髓累及牙龈:当龋齿没有及时治疗,病变继续发展,细菌感染波及牙髓,引起牙髓炎。炎症可能向根尖周扩散,进而影响到上牙龈组织,导致上牙龈出现肿痛症状。比如儿童喜欢吃甜食,若不注意口腔清洁,龋齿发生概率高,一旦龋齿发展到一定程度累及牙髓,就可能引发上牙龈肿痛;成年人中,长期饮食偏好高糖食物且口腔卫生维护差者也易出现这种情况。
2.智齿冠周炎:上颌智齿萌出不全或阻生时,智齿周围的牙龈组织(龈瓣)与智齿之间形成较深的盲袋,食物残渣易嵌塞在盲袋内,加上细菌滋生,容易引发智齿冠周炎,炎症可扩散至上牙龈,导致上牙龈肿痛,常伴有张口受限等症状。青少年及年轻成年人是智齿冠周炎的高发人群,因为这个阶段智齿开始萌出,萌出过程中易出现各种问题导致冠周炎。
二、全身因素导致上牙龈肿痛
(一)内分泌因素
1.妊娠期牙龈炎:女性在妊娠期,体内激素水平发生明显变化,雌激素水平升高,会使牙龈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增强,容易出现牙龈肿胀、疼痛,包括上牙龈部位。妊娠期女性由于激素变化,若本身口腔卫生基础一般,就更容易发生上牙龈肿痛。一般在妊娠2-3个月后开始出现症状,分娩后症状可缓解,但如果孕期口腔卫生未改善,症状可能持续存在。
2.青春期牙龈炎:青少年在青春期时,体内激素水平波动较大,牙龈组织对菌斑等局部刺激物的反应性增强,易发生牙龈炎,表现为牙龈红肿、易出血,可出现上牙龈肿痛情况。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若口腔清洁不彻底,菌斑堆积,就容易引发该问题。
(二)全身性疾病
1.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白血病患者由于异常白细胞在牙龈组织浸润,同时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牙龈肿胀、出血,可表现为上牙龈肿痛。白血病患者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病,儿童及青少年相对多见。此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也会出现牙龈出血、肿痛等表现,上牙龈也可能受累。
2.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抵抗力下降,口腔内细菌容易滋生,易发生口腔感染,包括牙龈炎症,导致上牙龈肿痛。糖尿病患者各个年龄段都有,且年龄越大、病程越长,发生口腔感染的风险相对越高。长期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繁殖,会加重牙龈的炎症反应。
三、其他因素
(一)食物嵌塞
进食时食物残渣嵌入上牙龈与牙齿之间的缝隙,长时间嵌塞会引起牙龈的炎症反应,导致上牙龈肿痛。比如进食芹菜等纤维性食物时,若没有及时清理,残渣易嵌塞在牙缝,刺激牙龈引发肿痛。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因食物嵌塞出现上牙龈问题,儿童可能在进食后没有正确清理口腔导致食物嵌塞,成年人在咀嚼某些特殊食物时也可能发生。
(二)不良修复体刺激
口腔内有不合适的假牙等修复体,其边缘不贴合、表面不光滑,会持续刺激上牙龈组织,引起牙龈炎症、肿痛。中老年人佩戴假牙者相对较多,若假牙制作不合适或长期不清洁,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例如,活动假牙的基托边缘过长、过锐,会不断摩擦上牙龈,导致牙龈红肿疼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