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透析时血管通路选择需综合多因素,首选自体动静脉内瘘,适用于大多有合适血管条件患者,4-8周成熟;自体血管条件不佳时可选移植血管内瘘,人造血管有一定耐久性但感染风险略高;急性透析或自体动静脉内瘘未成熟时用临时血管通路,包括颈内静脉导管(感染风险略低但穿刺复杂)和股静脉导管(穿刺简单但感染风险高),医生会依具体情况选合适通路。
一、自体动静脉内瘘
1.适用情况及优势
适用:是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首选的血管通路,适用于大多数有合适血管条件的患者,尤其适用于长期透析的患者。其优势在于感染风险相对较低,使用寿命较长。从科学研究来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长期通畅率较高,能为患者提供相对稳定的血液通路。例如,相关研究表明,在合适的血管条件下,自体动静脉内瘘在透析开始后的数年仍能保持较好的通畅性。
血管条件要求:需要患者有足够长度和直径的动脉和静脉,一般要求动脉具有一定的搏动性,静脉有较好的可穿刺性。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只要血管条件符合要求均可考虑。年轻患者血管弹性较好可能更有利于内瘘的成熟,但老年患者如果血管条件合适也可选择。生活方式方面,有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可能会影响血管的状态,需要在术前进行干预以改善血管条件。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由于糖尿病可能导致血管病变,需要更加谨慎评估血管条件,必要时可能需要先控制血糖等基础疾病以改善血管状况。
2.成熟时间:一般需要4-8周的时间成熟,在成熟前可能需要临时血管通路过渡。成熟的标志是内瘘处可触及震颤和听到血管杂音,此时可以进行穿刺透析。
二、移植血管内瘘
1.适用情况及优势
适用:当患者自体血管条件不佳时,如自体血管过于细小、硬化等情况,可考虑移植血管内瘘。常用的移植血管有人造血管等。其优势在于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个相对可靠的血管通路,即使自体血管条件差也能建立透析通路。例如,对于一些糖尿病肾病晚期患者,自体血管病变严重,移植血管内瘘就成为重要的选择。
血管材料及特点:人造血管具有一定的耐久性,但相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感染的风险可能略高一些。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均可使用移植血管内瘘,但需要考虑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因为手术相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可能更复杂一些。生活方式方面,有吸烟等习惯的患者可能会影响移植血管的通畅性,需要患者在术后戒烟等。有基础病史如免疫性疾病等的患者,需要综合评估移植血管内瘘的可行性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风险。
2.并发症及处理:移植血管内瘘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血栓形成、感染等。一旦出现血栓形成,需要及时处理,如溶栓等;感染时需要使用抗生素等治疗。
三、临时血管通路
1.适用情况
急性透析情况:当患者需要紧急透析,但自体动静脉内瘘尚未成熟或不适合建立其他血管通路时,如急性肾衰竭需要紧急透析的患者,临时血管通路是首选。例如,一些因外伤导致急性肾功能损伤,需要立即透析的患者。
过渡情况:在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前,临时血管通路可作为过渡。临时血管通路一般包括中心静脉导管,如颈内静脉导管、股静脉导管等。
2.类型及特点
颈内静脉导管:相对股静脉导管,感染风险可能略低一些,但穿刺操作相对复杂一些。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患者颈内静脉穿刺需要更加谨慎,因为儿童血管较细,操作不当可能导致并发症。女性患者在颈内静脉穿刺时需要考虑与颈部血管、神经的解剖关系等。生活方式方面,没有特殊的严格限制,但术后需要注意局部护理。有颈部手术史等基础病史的患者,颈内静脉穿刺可能会增加风险,需要评估。
股静脉导管:穿刺相对简单,但感染风险相对较高,尤其是容易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股静脉导管穿刺时需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损伤周围组织。老年患者股静脉可能较细,穿刺难度增加,需要更熟练的操作。女性患者股静脉穿刺时要注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避免并发症。生活方式方面,术后需要注意局部清洁等。有下肢血管病变等基础病史的患者,股静脉导管穿刺可能会受到影响,需要谨慎选择。
总之,慢性肾衰竭透析时血管通路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血管条件、整体健康状况、透析的紧急程度等多种因素,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