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肾损害及泌尿系统结石等有多种表现,肾脏相关早期有轻度蛋白尿、肾小管功能异常,进展期蛋白尿增多、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肾小管-间质损伤加重;泌尿系统结石可致肾区疼痛、血尿;全身表现有合并高血压及部分患者伴痛风性关节炎表现,不同年龄段、性别人群表现有一定差异且与高尿酸血症病史及相关因素有关。
可能仅有轻度蛋白尿,一般为少量白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多在1g以下,这是因为高尿酸血症损伤肾小球滤过膜等结构,影响蛋白质的滤过与重吸收平衡。在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人群早期表现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儿童由于肾脏发育尚未完全成熟,高尿酸血症肾损害的早期蛋白尿表现可能需要更精细的检测来发现。性别上,男女早期表现无特异性差异。对于有高尿酸血症病史的人群,若出现蛋白尿需警惕肾损害。
部分患者可出现轻度的肾小管功能异常,如尿浓缩功能减退,表现为夜尿增多。这是因为尿酸盐沉积在肾小管间质,影响肾小管的浓缩功能。年龄较小的儿童,本身夜尿次数相对成人少,若出现夜尿增多需高度重视;女性在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下,肾脏负担加重,若合并高尿酸血症,夜尿增多可能更早出现;有长期高尿酸血症病史的人群,肾小管功能异常更易发生。
进展期:
蛋白尿逐渐增多,可发展为中度甚至重度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1g,此时肾小球损伤进一步加重,滤过膜的屏障功能严重受损,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中丢失。年龄较大的人群,肾脏储备功能下降,进展可能相对更快;男性若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大量饮酒、高嘌呤饮食等,会加速肾损害进展,导致蛋白尿加重。
出现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血肌酐逐渐升高。血肌酐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时,血肌酐不能有效清除,导致其在血液中浓度升高。儿童由于肾小球滤过功能本身相对较弱,血肌酐升高可能提示更严重的肾损害;女性在更年期后,肾脏功能可能逐渐减退,若合并高尿酸血症,血肌酐升高的速度可能加快;有基础肾脏疾病或长期高尿酸血症未控制的人群,血肌酐升高更为明显。
肾小管-间质损伤加重,可出现肾性糖尿、氨基酸尿等。肾性糖尿是指血糖正常,但尿液中出现葡萄糖,这是因为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功能受损;氨基酸尿是指尿液中氨基酸含量增多,是肾小管重吸收氨基酸障碍所致。年龄较小的儿童,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不完善,出现肾性糖尿、氨基酸尿时需与正常生理情况鉴别;老年女性由于肾脏功能衰退,更容易出现这些肾小管间质损伤的表现;有高尿酸血症病史且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疾病的人群,肾小管-间质损伤会更严重。
泌尿系统结石相关表现
尿酸结石:
患者可出现肾区疼痛,疼痛性质多为绞痛,是由于尿酸结石在肾盂、输尿管内移动,刺激尿路黏膜,引起平滑肌痉挛所致。儿童由于表述能力有限,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等;女性在月经期等特殊时期,身体敏感度增加,肾区疼痛可能更明显;有高尿酸血症病史且饮水量少、尿液浓缩的人群,更易形成尿酸结石,从而出现肾区疼痛。
血尿也是常见表现,可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镜下血尿是通过尿常规检查发现尿液中有红细胞,肉眼血尿则是尿液呈红色。年龄较小的儿童出现血尿时,需排除其他泌尿系统疾病;男性若长期高尿酸血症且有不良生活习惯,出现血尿的风险增加;有尿酸结石形成的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的发生与结石对尿路黏膜的损伤有关。
全身表现
高血压:
高尿酸血症肾损害患者常合并高血压,这是因为尿酸盐沉积损伤肾脏,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引起血压升高。年龄较大的人群,本身血压调节功能可能下降,合并高尿酸血症时更易出现高血压;女性在更年期后,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血压,若合并高尿酸血症,高血压的发生率增加;有高尿酸血症肾损害且存在钠水潴留等情况的患者,更容易出现高血压。
关节表现:
部分患者可伴有痛风性关节炎的表现,如关节红肿、热痛,常见于第一跖趾关节,也可累及其他关节。年龄较小的儿童很少出现痛风性关节炎,多发生在成年男性及绝经后女性;女性在绝经前由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痛风性关节炎发生率相对较低,但合并高尿酸血症肾损害时,也可能出现关节表现;有高尿酸血症病史且血尿酸水平控制不佳的人群,更易出现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