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制动、物理治疗如热敷、红外线照射、超声波治疗)、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外用药物)、康复锻炼(针对性肌肉拉伸运动、力量训练)、中医治疗(推拿按摩、针灸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无效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时考虑,需注意手术风险及术后不同人群康复护理)。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制动:对于筋膜炎患者,适当的休息至关重要,避免过度劳累以及导致筋膜进一步损伤的活动。比如长时间的弯腰劳作、反复的上肢过度伸展等情况都应尽量避免,让受损的筋膜有恢复的时间。尤其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如儿童要避免过度的剧烈运动,成年人要注意工作和生活中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不良体位。
2.物理治疗
热敷:通过温热效应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筋膜的紧张状态。一般可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进行局部热敷,温度保持在40-50℃左右,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对于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迟钝,要注意避免烫伤;儿童则需在成人监护下进行热敷,防止发生意外。
红外线照射: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和光化学效应,改善筋膜组织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照射距离一般保持在30-50厘米,每次照射20-30分钟,每天1-2次。不同年龄人群在照射时需注意调整合适的距离和时间,以确保安全有效。
超声波治疗:超声波能够深入组织内部,促进细胞的代谢和修复。它可以使筋膜组织的局部血管扩张,加速营养物质的供应和代谢产物的排出,从而缓解筋膜炎症状。治疗参数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由专业医生调整,对于有出血倾向、妊娠等特殊情况的人群要谨慎使用。
二、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这类药物具有抗炎、止痛的作用,可缓解筋膜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反应。常见的如布洛芬等,但需注意不同人群的用药差异,儿童一般不优先使用此类药物止痛,可根据病情在医生评估后谨慎选择;老年人使用时要注意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的发生,需密切关注。
2.外用药物:一些外用的止痛膏剂或乳剂也可用于筋膜炎的治疗,如含有双氯芬酸二乙胺的外用制剂,通过皮肤渗透发挥作用,减轻局部的炎症和疼痛。对于皮肤敏感的人群,使用时要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瘙痒、红肿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用。
三、康复锻炼
1.针对性的肌肉拉伸运动:通过有针对性的拉伸筋膜相关的肌肉,可以改善筋膜的张力,预防筋膜粘连。例如对于背部筋膜炎患者,可以进行简单的背部伸展运动,仰卧位时双腿屈膝,双手抱膝尽量拉近胸部,保持10-15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人群在进行康复锻炼时要注意运动强度和幅度,逐渐增加,避免因过度运动导致筋膜损伤加重。
2.力量训练:适当的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稳定关节,减轻筋膜的负担。比如对于下肢筋膜炎患者,可以进行靠墙静蹲训练,背部紧贴墙壁,屈膝下蹲,大腿与地面平行,保持30-60秒,然后缓慢站起,重复10-15次。但要根据自身情况控制训练强度,避免给筋膜造成过大压力。
四、中医治疗
1.推拿按摩:专业的推拿按摩师通过手法作用于筋膜相关部位,可起到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调整筋膜位置的作用。但推拿按摩要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操作,对于有严重骨质疏松、脊柱不稳定等情况的人群要谨慎,避免不当操作引起不良后果。例如对于颈部筋膜炎患者,推拿按摩需注意力度和部位,防止损伤颈部血管和神经。
2.针灸治疗:通过针刺特定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达到通络止痛的效果。针灸治疗需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穴位。对于儿童进行针灸时要尽量减轻其恐惧心理,选择合适的针刺深度和手法;老年人由于皮肤松弛、肌肉萎缩等情况,要注意针刺的技巧和安全。
五、手术治疗
1.适用情况:一般筋膜炎通过上述保守治疗无效,且病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时,可考虑手术治疗。例如局部筋膜有明显的挛缩、钙化等情况,经长期保守治疗无改善的患者。
2.手术风险与注意事项:手术存在一定风险,如出血、感染、复发等。术后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康复护理,不同年龄的患者术后康复的注意事项有所不同,儿童术后要注意限制过度活动,老年人要注意预防术后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同时要定期复查,观察恢复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