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可出现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等表现,大量蛋白尿因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致尿蛋白定量超3.5g/d,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影响各异;低蛋白血症因大量蛋白尿致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影响不同;水肿因低蛋白血症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等致水钠潴留,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影响有别;高脂血症因肝脏合成脂蛋白增加及低蛋白血症致脂蛋白分解代谢减少致血脂成分升高,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影响存在差异。
年龄因素影响:不同年龄段患者大量蛋白尿的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患者可能因生长发育等因素,在蛋白尿程度上与成人有不同特点,但本质都是肾小球滤过功能异常导致。儿童肾病综合征中,微小病变型肾病较多见,其大量蛋白尿的发生机制与肾小球足细胞的功能异常有关,足细胞的裂孔膜结构损伤会导致蛋白尿产生。
生活方式影响: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加重肾小球的负担,从而影响大量蛋白尿的程度。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规律的生活方式,这有助于减轻蛋白尿情况。
病史影响:有肾脏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肾小球肾炎等病史,更容易出现大量蛋白尿的复发或加重,因为原有的肾脏病变基础使得肾小球滤过膜更容易受损,导致大量蛋白质漏出。
低蛋白血症
定义与来源: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由于大量蛋白尿导致蛋白质丢失,肝脏合成白蛋白的速度相对不足,从而出现低蛋白血症。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蛋白质的需求较大,低蛋白血症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导致身高、体重增长缓慢等问题。儿童患者出现低蛋白血症时,需要关注其营养状况,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必要时可能需要补充白蛋白。
生活方式影响:营养不良的生活方式会进一步加重低蛋白血症,患者应保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蛋类、奶制品等,以补充丢失的蛋白质,改善低蛋白血症状况。
病史影响: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病史的患者,本身蛋白质消耗较多,合并肾病综合征时更容易出现严重的低蛋白血症,需要综合治疗,不仅要针对肾病综合征治疗减少蛋白质丢失,还要考虑治疗基础疾病以改善整体营养状况。
水肿
发生机制:低蛋白血症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从血管内进入组织间隙,是水肿的主要原因。另外,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等因素也参与水肿的形成,导致水钠潴留,加重水肿。
年龄因素影响:婴幼儿水肿可能更易被忽视,因为婴幼儿的表述能力有限,而且水肿可能首先表现在眼睑、阴囊等部位。儿童水肿可能会影响其活动能力,需要密切观察水肿的部位、程度等变化。老年患者由于机体代偿能力下降,水肿可能更难消退,且容易合并其他并发症,如心功能不全等,需要更加谨慎地处理水肿问题。
生活方式影响:高盐饮食会加重水钠潴留,从而加重水肿,患者应限制盐的摄入,保持低盐饮食。同时,过度活动可能会使水肿加重,患者应适当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等增加下肢水肿的活动。
病史影响:有心脏病史的患者,水肿可能与心源性水肿和肾源性水肿并存,需要仔细鉴别。如果患者同时有肾病综合征和心脏病史,治疗水肿时需要兼顾两者,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问题。
高脂血症
定义与机制: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血脂成分升高。肝脏合成脂蛋白增加,而由于低蛋白血症,脂蛋白分解代谢减少,导致高脂血症。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高脂血症可能会影响其脂质代谢的长期健康,虽然短期内可能没有明显的严重临床症状,但长期高脂血症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风险。对于儿童患者,需要关注其血脂水平的变化,必要时进行饮食调整等干预措施。
生活方式影响: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饮食会加重高脂血症,患者应避免食用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脂质代谢,患者应保持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等,但要根据自身情况适度进行。
病史影响:有高脂血症基础病史的患者,合并肾病综合征时血脂更容易失控,需要加强血脂的监测和管理。在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同时,要注意选择对血脂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或者同时进行降脂治疗,以减少高脂血症带来的不良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