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筋膜炎可通过症状表现、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史与诱因分析进行诊断。症状上有慢性疼痛(性质多样、晨起明显、活动后稍缓、劳累加重,部位集中在腰部肌肉区)、肌肉紧张与活动受限;体格检查包括压痛点检查(可找到特定压痛点)和肌肉紧张度检查;影像学中X线可排除其他骨骼病变,MRI能显示软组织炎症并排除其他软组织病变;病史与诱因需询问既往腰部外伤、劳损史及近期受寒、劳累等情况。
一、症状表现
(一)疼痛特点
1.慢性疼痛:腰肌筋膜炎患者多有慢性腰背部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酸痛、胀痛或刺痛等,疼痛通常在晨起时较为明显,活动后可稍有缓解,但长时间活动或劳累后又会加重。例如,一些长期伏案工作且腰部姿势不良的人群,容易出现这种慢性的腰部疼痛,且疼痛会随着劳累程度的增加而波动。
2.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腰部肌肉所在区域,可累及单侧或双侧腰部肌肉,疼痛范围相对较广泛,一般没有明确的神经走向分布特点。比如,疼痛可能涉及腰背部深层肌肉以及浅层肌肉,按压时可发现特定的压痛点,这些压痛点往往位于肌肉的起止点或肌肉的紧张处。
(二)肌肉紧张与活动受限
1.肌肉紧张:患者腰部肌肉可出现紧张、痉挛的情况,用手触摸腰部肌肉时能感觉到肌肉发紧,这是因为筋膜的炎症刺激导致肌肉保护性收缩。例如,长期弯腰劳作的人群,腰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更容易引发腰肌筋膜炎,进而出现肌肉紧张的表现。
2.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和肌肉紧张,患者腰部的活动会受到一定限制,表现为弯腰、转身、久坐久站后起身困难等。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可能难以完成正常的弯腰系鞋带动作,或者长时间坐着后起身时腰部活动不灵活。
二、体格检查
(一)压痛点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腰部进行详细的压痛点检查,通常能在腰部肌肉的特定部位找到固定的压痛点,这些压痛点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一般来说,压痛点多位于骶棘肌外缘、髂嵴后部、腰横突处等部位。例如,在骶棘肌外缘进行按压时,患者会有明显的疼痛反应,而这个压痛点往往提示此处的筋膜存在炎症。
(二)肌肉紧张度检查
检查患者腰部肌肉的紧张度,通过触摸和观察来判断肌肉是否处于紧张状态以及紧张的程度。如果肌肉紧张度较高,说明筋膜的炎症刺激较为明显,可能会影响腰部的正常功能。
三、影像学检查
(一)X线检查
1.一般表现:X线检查通常没有特异性的阳性表现,但可以用于排除其他腰部骨骼病变,如腰椎骨折、腰椎结核、腰椎肿瘤等。例如,通过X线可以观察腰椎的生理曲度是否存在异常,椎体是否有骨质破坏等情况。如果腰椎生理曲度变直,可能提示腰部肌肉长期处于异常状态,与腰肌筋膜炎有一定关联,但这并非特异性诊断依据。
2.对鉴别诊断的意义:X线检查能够帮助医生排除其他骨骼疾病,从而明确腰肌筋膜炎的诊断。比如,当患者出现腰部疼痛时,首先通过X线排除腰椎骨折等严重疾病,再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来诊断腰肌筋膜炎。
(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1.软组织显示:MRI检查对腰部软组织的显示较为清晰,能够发现腰部肌肉、筋膜等组织是否存在水肿、渗出等炎症表现。在腰肌筋膜炎患者的MRI图像上,可以看到腰部肌肉筋膜区域有信号改变,提示筋膜存在炎症反应。例如,可见T2加权像上相应区域信号增高,表明有水肿存在。
2.排除其他病变:MRI还可以排除腰部其他软组织病变,如腰部肿瘤、椎间盘突出等。因为椎间盘突出也可能导致腰部疼痛,但通过MRI可以清晰区分椎间盘突出与腰肌筋膜炎的不同表现,从而准确诊断腰肌筋膜炎。
四、病史与诱因分析
(一)既往病史
询问患者既往是否有腰部外伤史、腰部慢性劳损史等。例如,有过腰部扭伤但未得到规范治疗的患者,容易引发腰肌筋膜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长期保持不良腰部姿势(如长期伏案、久站久坐等)的人群,既往腰部肌肉劳损的情况较多,也是腰肌筋膜炎的高发人群。
(二)诱发因素
了解患者近期是否有腰部受寒、过度劳累等情况。腰部受寒会导致肌肉血管收缩,影响肌肉的血液循环,从而诱发筋膜炎症;过度劳累会使腰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加重筋膜的损伤和炎症反应。比如,在寒冷天气中长时间从事户外工作的人群,或者连续长时间进行腰部剧烈运动的人群,更容易因这些诱发因素而患上腰肌筋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