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制动、物理治疗如热敷冷敷、理疗仪器)、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注意不同人群用药差异)、康复锻炼(主动锻炼如钟摆、爬墙运动,被动锻炼)、中医治疗(针灸、推拿按摩),一般保守治疗有效,病情严重保守无效可考虑手术治疗。
一、一般治疗
(一)休息与制动
肩周炎急性疼痛期应适当休息,避免过度使用患侧肩部,减少肩部的不必要活动,如避免长时间提重物、频繁大幅度活动肩关节等,让肩部肌肉得到放松,有助于缓解疼痛。例如,避免进行需要频繁抬手的劳作或运动,可适当使用三角巾等进行简单固定,限制肩部不必要的活动。
(二)物理治疗
热敷:可以促进肩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一般可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进行局部热敷,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对于不同年龄人群,热敷温度要适当调整,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不敏感,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儿童皮肤娇嫩,热敷温度需更低。
冷敷:在疼痛初期,若局部有肿胀等情况,可适当进行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包裹后敷在肩部,每次冷敷10-15分钟,每天可冷敷2-3次。冷敷可以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炎症渗出,缓解疼痛和肿胀。但要注意避免冻伤皮肤,冷敷时间不宜过长。
理疗仪器:如红外线照射、超短波治疗等。红外线照射可以通过热效应深入组织内部,改善血液循环,加速炎症吸收,缓解疼痛。超短波治疗则是利用高频电场作用于人体,产生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促进肩部组织的修复和炎症消退。不同年龄人群在接受理疗仪器治疗时,要根据个体情况调整治疗参数,确保安全有效。
二、药物治疗
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来缓解疼痛,如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炎、镇痛作用。但对于儿童,应谨慎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药物代谢能力较弱,使用不当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老年人使用时也要注意药物对胃肠道等的影响,可选择对胃肠道刺激相对较小的剂型或在医生指导下配合胃黏膜保护剂使用。不过,药物治疗只是辅助手段,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用。
三、康复锻炼
(一)主动锻炼
钟摆运动:患者弯腰垂臂,使患侧肩部放松,然后做前后、左右摆动及画圈运动。前后摆动时,动作要缓慢,幅度逐渐增大;左右摆动及画圈运动也应循序渐进,从较小幅度开始,逐渐增加活动范围。这种运动可以在疼痛缓解期适当进行,有助于恢复肩关节的活动度,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进行,但要根据自身疼痛和耐受情况调整幅度和频率。
爬墙运动:面对墙壁站立,患侧手指沿墙壁缓慢向上爬行,使上肢尽量高举,然后再缓慢向下回到原处,反复进行。爬墙运动可以有效改善肩关节的外展功能,对于不同年龄的肩周炎患者都有一定帮助,但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导致疼痛加重,可逐步增加高度。
(二)被动锻炼
可在他人帮助下进行肩部的被动活动,如他人缓慢帮助患者进行肩关节的外展、内收、前屈、后伸等活动。被动锻炼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粗暴操作引起肩部损伤。对于老年人或身体较为虚弱的人群,被动锻炼时要更加轻柔,以患者能耐受且不加重疼痛为度;儿童进行被动锻炼时也要由专业人员或熟悉的人轻柔操作,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四、中医治疗
(一)针灸
通过针刺肩部相关穴位,如肩髃、肩髎、肩贞等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止痛的作用。针灸治疗肩周炎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对于不同年龄人群,针刺的手法和深度等要有所不同。儿童由于穴位较浅等特点,针刺手法要更加轻柔;老年人穴位敏感性可能有所下降,针刺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二)推拿按摩
专业的推拿按摩师可以通过手法按摩肩部肌肉、关节等,缓解肌肉紧张,改善肩关节的活动功能。推拿按摩时要注意力度和手法,避免在疼痛剧烈时进行过于粗暴的按摩。对于不同年龄人群,按摩的力度和重点部位要适当调整,例如儿童骨骼肌肉处于发育阶段,按摩力度要轻柔;老年人若有骨质疏松等情况,按摩时要避免过度用力按压肩部。
五、手术治疗
一般情况下肩周炎通过保守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但对于病情非常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肩关节镜下松解术等。手术治疗有一定的适应证和风险,在决定是否进行手术时要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尤其对于老年患者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手术前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准备,以降低手术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