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可引发咽炎,其机制是胃内容物反流刺激咽喉黏膜致炎症;临床表现有咽喉部不适及反流性食管炎伴随表现;诊断可通过胃镜、24小时食管pH监测、间接或纤维喉镜检查;治疗包括生活方式调整(饮食、体位)和药物治疗;儿童要注意饮食营养及用药安全,老年人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和生活方式调整时的自身状况。
一、反流性食管炎引发咽炎的机制
反流性食管炎引发咽炎的主要机制是胃内容物反流至咽部,刺激咽喉部黏膜。胃酸、胃蛋白酶等反流物长期刺激咽喉部,可导致咽喉部黏膜充血、水肿、淋巴组织增生等炎症反应。例如,有研究表明,反流物中的酸性物质会破坏咽喉部的正常防御屏障,使细菌等更容易在局部定植,进而引发炎症。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生,儿童可能因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发育不完善更易出现反流情况,而老年人可能因食管蠕动功能减弱等因素增加反流风险;性别方面无明显特异性差异;生活方式上,长期吸烟、饮酒、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肥胖、餐后立即平卧等人群,反流风险更高,更易引发反流性食管炎进而导致咽炎。
二、反流性食管炎引发咽炎的临床表现
1.咽喉部不适症状
咽部异物感:患者常感觉咽部有异物,咳之不出,咽之不下,这是较为常见的症状。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可能会主诉咽部有异物存在,影响正常的吞咽等活动。
咽干、咽痒:咽喉部黏膜长期受反流物刺激,会出现干燥、瘙痒感,儿童可能表现为频繁清嗓,成人则可能因咽干痒而不断咳嗽等。
咽痛:炎症较重时可出现咽痛,尤其在吞咽时可能会加重,儿童可能因咽痛而影响进食,表现为食欲下降等情况。
2.伴随反流性食管炎的表现
反酸、烧心:部分患者除了有咽炎表现外,还会有典型的反酸、烧心症状,即胸骨后有烧灼感,同时有胃内容物反流至口腔等情况,儿童可能不太会准确描述烧心,但可能会出现拒食、哭闹等情况,而成人能明确表述反酸烧心。
三、反流性食管炎引发咽炎的诊断方法
1.胃镜检查
胃镜是诊断反流性食管炎的重要手段,可直接观察食管黏膜的病变情况,如有无糜烂、溃疡、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等表现。通过胃镜能明确食管是否存在反流性食管炎的病理改变,从而为咽炎是否由反流性食管炎引发提供直接的食管方面的依据。
2.24小时食管pH监测
通过在食管内放置pH电极,连续24小时监测食管内的pH值变化,能够准确反映食管内的反流情况,尤其是无症状性反流的情况,对于诊断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判断反流与咽炎症状的相关性有重要价值。
3.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检查
检查咽喉部黏膜情况,可见咽喉部黏膜充血、水肿、淋巴组织增生等改变,有助于明确咽炎的存在,并结合反流相关检查综合判断是否由反流性食管炎引发。
四、反流性食管炎引发咽炎的治疗
1.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调整:对于各年龄段人群,都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避免过饱饮食,睡前3小时不宜进食。儿童应注意合理喂养,避免喂食过饱,避免喂食后立即平卧;老年人则要注意饮食的易消化性等。例如,儿童可选择少食多餐的方式,避免食用巧克力、咖啡等易诱发反流的食物;成人应减少酒精、浓茶等的摄入。
体位调整:餐后不宜立即平卧,可适当保持站立或坐位一段时间,睡眠时可将床头抬高15-20厘米,以减少夜间反流。儿童睡眠时家长可适当垫高上半身;老年人也应注意睡眠时的体位调整,减少反流发生几率。
2.药物治疗
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来减少胃酸分泌,如成人常用的奥美拉唑等,但需注意儿童应避免滥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质子泵抑制剂通过抑制胃壁细胞的质子泵,减少胃酸分泌,从而减轻反流物对咽喉部的刺激,缓解咽炎及反流性食管炎相关症状。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引发咽炎时,要特别注意饮食的温和与规律,避免因反流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影响生长发育。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症状表现,如是否出现拒食、呼吸异常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同时,儿童使用药物需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自行用药,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等尚未发育完善,药物代谢与成人不同。
2.老年人
老年人多有基础疾病,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引发咽炎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老年人可能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时要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防止药物相互作用产生不良影响。另外,老年人生活方式调整要兼顾身体状况,如体位调整时要考虑自身的平衡能力等,避免因体位改变导致跌倒等意外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