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筋膜炎有多种症状,疼痛部位弥漫,性质多样,有间歇性或持续性;肌肉可发紧、发硬,有筋结,致活动受限;部分患者有皮肤麻木或刺痛感;受累肌肉有固定压痛点;常伴疲劳感,活动后症状加重,不同年龄、生理阶段、生活方式及病史人群表现有差异。
部位与特点:肌肉筋膜炎常见的疼痛部位有颈肩部、腰背部等。疼痛多为弥漫性,可呈酸痛、胀痛或刺痛等不同性质。例如颈肩部肌肉筋膜炎患者,常感觉颈肩部有持续的酸痛感,在劳累、受寒后疼痛往往会加重。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若因长时间不良姿势引发肌肉筋膜炎,疼痛可能在活动后明显,而老年人因肌肉功能衰退等因素,疼痛可能更为顽固。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体内激素变化可能影响肌肉筋膜状态,可能使疼痛程度有所波动。有长期伏案工作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腰背部肌肉筋膜炎发生率较高,疼痛更容易出现且持续时间较长。有既往肌肉损伤病史的人群,肌肉筋膜炎复发时疼痛可能较首次发作更为敏感。
时间特性:疼痛可呈间歇性或持续性。一些患者在晨起时可能因肌肉经过一夜休息后血液循环相对缓慢,筋膜处于相对紧张状态而出现疼痛,活动后短时间内可能有所缓解,但长时间活动后又会加重;而持续性疼痛则会一直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
肌肉紧张或痉挛
表现形式:患者可感觉到肌肉发紧、发硬,有时能触摸到条索状的筋结。例如腰背部肌肉筋膜炎患者,用手触摸腰背部肌肉时,能发现部分肌肉紧张挛缩,形成硬结。不同年龄人群肌肉紧张或痉挛的程度可能不同,儿童由于肌肉力量相对较弱,肌肉紧张或痉挛可能表现为活动时肌肉不灵活;老年人肌肉萎缩等情况存在时,肌肉紧张或痉挛可能会影响肢体的正常运动功能。女性在怀孕等特殊生理阶段,由于身体重心改变等因素,可能导致相关部位肌肉更容易出现紧张或痉挛。有重体力劳动等生活方式的人群,相应部位肌肉更容易出现紧张或痉挛情况。有肌肉筋膜炎病史且未规范治疗的人群,肌肉紧张或痉挛可能反复出现且程度加重。
引发的活动受限:由于肌肉紧张或痉挛,会导致相应部位的活动受限。比如颈肩部肌肉筋膜炎患者,颈部的活动范围会减小,转头、抬头等动作可能受到明显影响;腰背部肌肉筋膜炎患者,腰部的前屈、后伸、侧弯等活动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影响日常生活中的弯腰拾物、转身等动作。
皮肤感觉异常
麻木或刺痛感:部分患者会出现皮肤的麻木感或刺痛感。例如上肢肌肉筋膜炎累及神经附近的筋膜时,可能会出现上肢皮肤的麻木或刺痛,这种感觉异常可能会在按压特定部位时加重。不同年龄人群对皮肤感觉异常的感知和描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不太会准确表达麻木或刺痛,更多表现为肢体活动的异常;老年人由于感觉神经相对迟钝,可能对轻微的麻木或刺痛感知不敏感,但严重时也会影响生活。女性在更年期等激素水平变化阶段,神经敏感性可能改变,从而影响对皮肤感觉异常的感受。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人群,由于神经病变可能会干扰对肌肉筋膜炎相关皮肤感觉异常的判断,需要注意鉴别。
压痛
压痛点位置:在受累肌肉的起止点或肌腹等部位存在固定的压痛点。比如臀肌筋膜炎时,在臀部特定的肌肉附着点处按压会有明显的疼痛。不同年龄人群压痛点的位置可能因肌肉分布和病变部位不同而有差异,儿童由于肌肉发育尚未完全,压痛点可能不太典型;老年人由于肌肉萎缩等原因,压痛点的位置和表现可能与青壮年有所不同。女性在不同生理周期,肌肉筋膜状态变化可能导致压痛点的敏感度略有变化。有局部外伤史的人群,压痛点可能与外伤部位相关联。
其他伴随症状
疲劳感: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疲劳感,即使经过短时间休息也难以缓解。例如患有全身多部位肌肉筋膜炎的患者,会感觉身体乏力,精力不济,影响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不同年龄人群疲劳感的表现程度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老年人疲劳感可能更明显,且恢复时间更长。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缺乏运动、睡眠不足的人群,更容易出现疲劳感且与肌肉筋膜炎相互影响。
活动后症状加重:在进行肢体活动、负重等情况后,上述疼痛、肌肉紧张等症状会明显加重。比如腰背部肌肉筋膜炎患者,在长时间行走、弯腰劳作后,腰背部的疼痛和肌肉紧张会显著加剧,严重影响其日常的活动能力。不同年龄人群活动后症状加重的程度和表现形式有别,儿童在玩耍等活动后可能很快出现不适;老年人活动后症状加重可能持续时间较长,恢复困难。有重体力劳动职业的人群,活动后症状加重的情况更为常见和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