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指关节脱位骨折后按固定与制动、早期、中期、后期康复训练及康复期间注意事项进行康复,固定制动保持合适位置3-4周,早期做手指屈伸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中期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和抓握训练,后期进行力量恢复和参与日常活动,康复中避免再次受伤、定期复查、注意饮食调理,不同年龄人群有相应注意要点。
一、固定与制动
小手指关节脱位骨折后首先要进行固定制动,及时到医院进行复位后,通常会使用小夹板、石膏或支具等进行固定,固定要保持合适的位置,一般需固定3-4周,这能让受伤的关节和骨折部位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利于组织修复,固定期间要注意观察手指的血液循环和感觉情况,若出现手指发紫、麻木等异常要及时就医调整固定装置。不同年龄人群固定时注意事项不同,儿童骨骼柔韧性好,固定不宜过紧,避免影响骨骼发育;老年人骨质较疏松,固定要兼顾稳定和避免过度压迫导致皮肤损伤等。
二、早期康复训练
1.手指屈伸活动:在固定后的1-2天就可开始进行轻微的手指屈伸活动,比如在固定装置允许范围内,缓慢地做小手指的弯曲和伸直动作,每次活动5-1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这样做可以防止手指关节僵硬,促进血液循环,早期活动要轻柔,避免引起疼痛和导致脱位骨折部位移位。对于儿童,家长要辅助进行轻柔的活动,避免孩子不配合导致活动过度;老年人因身体机能下降,活动幅度和力度要更谨慎,可根据自身耐受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
2.肌肉等长收缩:进行小手指周围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即肌肉收缩但不产生关节活动,比如用力握紧拳头,但小手指保持固定,坚持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3-4组。这种训练可以保持肌肉的力量,防止肌肉萎缩,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进行,但要注意力度适中,儿童避免过度用力导致肌肉拉伤,老年人根据自身肌肉力量情况调整力度。
三、中期康复训练
1.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固定2-3周后,可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增加小手指关节的活动范围,比如在无痛范围内慢慢增大手指弯曲和伸直的角度,可借助健侧手指辅助进行轻柔的牵拉活动,但要避免暴力牵拉。此时活动量可适当增加,每次活动时间可延长到10-15分钟,每天3-4次。对于儿童,要在医生和家长共同监护下进行活动范围的拓展,防止因活动不当影响恢复;老年人要密切关注自身感受,若活动中有明显疼痛不适要停止并咨询医生。
2.抓握训练:开始进行抓握小物件的训练,如抓握乒乓球、小石子等,从较轻的物品开始,逐渐增加重量,每次抓握坚持5-10秒,然后松开,重复10-15次,每天3-4组。抓握训练有助于恢复手指的精细功能,儿童进行该训练时要选择适合儿童手部大小的安全物品,避免误吞等情况;老年人要注意选择重量合适的物品,防止因力量不足导致物品掉落等情况。
四、后期康复训练
1.力量恢复训练:进行更具针对性的力量恢复训练,如使用握力器进行训练,逐渐增加握力器的阻力,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2-3次。还可以进行手指捏取较细物品的训练,如捏取小螺丝等,提高手指的力量和灵活性。不同年龄人群根据自身恢复情况调整训练强度,儿童通过训练提高手部力量和协调性,为日常活动打基础;老年人通过训练维持和改善手指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日常活动参与:逐步参与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系纽扣、拿筷子等,让小手指在实际生活场景中得到锻炼,增强其功能的实用性。在参与日常活动过程中继续观察手指的恢复情况,若出现不适及时调整活动方式和强度。儿童在参与日常活动时家长要给予帮助和指导,确保活动安全且有助于康复;老年人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合理安排日常活动,避免过度劳累导致手指恢复受影响。
五、康复期间的注意事项
1.避免再次受伤:康复期间要注意保护小手指,避免再次受到碰撞、挤压等外伤,在进行康复训练和日常活动时都要小心谨慎,比如在做家务时可佩戴防护手套等保护小手指。
2.定期复查: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通过X线等检查了解骨折愈合和关节恢复情况,医生可根据复查结果调整康复训练方案,儿童和老年人更要重视定期复查,因为他们的恢复情况可能受自身特殊因素影响。
3.饮食调理:康复期间要注意饮食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助于骨折愈合和组织修复,不同年龄人群的饮食需求有一定差异,儿童要保证充足营养促进生长发育,老年人要注意饮食清淡易消化同时保证营养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