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关节炎的治疗包括非药物、药物和手术治疗。非药物治疗有运动疗法(分人群进行不同运动方式及强度安排)、减轻体重(分人群说明减重意义及注意事项)、使用矫形支具或鞋垫(分适用及特殊人群情况);药物治疗有外用非甾体抗炎药凝胶(分特殊人群情况)、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分特殊人群情况);手术治疗有关节镜手术(分适用及特殊人群情况)、截骨术(分适用及特殊人群情况)、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分适用及特殊人群情况)。
一、非药物治疗
(一)运动疗法
1.针对一般人群:股四头肌力量训练是重要的一环,比如静蹲动作,患者背部靠墙,屈膝下蹲,保持膝关节角度在30°-60°之间,每次坚持1-2分钟,可重复多次,每天进行。游泳也是很好的运动方式,尤其是蛙泳,能在不负重的情况下锻炼膝关节周围肌肉,增强膝关节稳定性,每周可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
2.考虑年龄因素:儿童患者进行运动时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运动造成膝关节损伤。老年患者运动强度要适中,可选择散步等相对温和的运动,每天散步时间控制在30-60分钟,速度不宜过快。
3.结合生活方式:对于久坐人群,每坐1小时左右应起身活动膝关节,进行简单的屈伸动作,每次10-15次,每天多次进行,以促进膝关节血液循环。
(二)减轻体重
1.对一般人群:体重超标会增加髌骨的负荷,研究表明体重每减轻1kg,膝关节所受压力可降低约3-4kg。通过合理饮食控制和适度运动来减轻体重,比如计算每日热量摄入,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等的摄入量,多吃蔬菜水果,结合运动将体重逐渐控制在合理范围。
2.特殊人群:肥胖的老年女性患者更应注重减轻体重,因为女性本身膝关节解剖结构特点及老年退变因素,减轻体重能显著降低髌骨关节炎的进展风险。在减轻体重过程中,要注意营养均衡,避免快速减肥导致营养不良等问题。
(三)矫形支具或鞋垫
1.适用情况:对于存在下肢力线异常的患者,如膝内翻或膝外翻,可使用矫形支具或定制鞋垫来纠正力线。比如膝内翻患者使用内翻纠正鞋垫,能使膝关节受力分布更均匀,减轻髌骨压力。
2.特殊人群:儿童患者若存在下肢力线问题,需在专业医生评估后定制合适的矫形支具,并且要定期随访调整,因为儿童骨骼仍在发育中,不合适的矫形支具可能影响骨骼正常发育。
二、药物治疗
(一)外用药物
1.非甾体抗炎药凝胶:如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可通过皮肤渗透作用减轻膝关节炎症和疼痛,局部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髌骨关节炎引起的疼痛症状,对皮肤刺激性相对较小,但少数人可能出现皮肤过敏等反应。
2.特殊人群:儿童患者一般不建议使用外用非甾体抗炎药凝胶,因为儿童皮肤娇嫩,药物吸收及代谢与成人不同,容易出现不良反应。老年患者使用时要注意观察皮肤情况,如有红肿、瘙痒等不适要及时停药。
(二)关节腔注射药物
1.玻璃酸钠:玻璃酸钠是关节滑液的主要成分,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可润滑关节,保护关节软骨,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一般每周注射1次,连续注射3-5周为一个疗程。
2.特殊人群:老年患者进行关节腔注射时要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感染,注射后要休息片刻,观察有无不适反应。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要谨慎使用,因为注射可能导致局部出血等风险。
三、手术治疗
(一)关节镜手术
1.适用情况:对于早期髌骨关节炎,关节镜下可进行清理术,清除关节内的游离体、增生的滑膜等病变组织,改善关节症状。还可进行软骨修整等操作。
2.特殊人群:儿童患者一般不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因为儿童膝关节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可能影响其正常发育。老年患者进行关节镜手术时要评估其全身状况,如心肺功能等,确保能耐受手术。
(二)截骨术
1.适用情况:针对存在下肢力线明显异常的患者,如严重膝内翻或膝外翻,截骨术可纠正力线,减轻髌骨压力,延缓疾病进展。
2.特殊人群:青少年患者由于骨骼仍在生长,截骨术可能影响骨骼生长发育,一般不首选截骨术。老年患者进行截骨术要考虑其术后康复能力等因素,因为老年患者恢复相对较慢。
(三)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1.适用情况:对于晚期严重的髌骨关节炎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膝关节功能严重受限,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时,可考虑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2.特殊人群:老年患者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时要充分评估其身体状况,如是否有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等。术后要加强护理,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同时根据患者康复情况进行康复训练,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