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兆流产是妊娠28周前出现少量阴道流血、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原因有胚胎因素(如染色体异常)、母体因素(全身性疾病、生殖器官异常、内分泌异常、不良生活方式、精神心理因素等),通过妇科检查、超声检查、实验室检查诊断,处理包括一般处理(休息、心理疏导)和医疗干预(黄体支持等),预后不一,注意定期产检、避免再次不良因素。
一、先兆流产的定义与表现
先兆流产是指妊娠28周前出现少量阴道流血,常为暗红色或血性白带,随后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
二、可能的原因及相关因素
胚胎因素:染色体异常是早期流产最常见的原因,约占50%-60%。不同年龄的孕妇胚胎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不同,如孕妇年龄≥35岁时,胚胎染色体异常风险明显升高。
母体因素
全身性疾病:孕妇患有严重感染、高热疾病等,细菌毒素或病毒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影响胎儿发育导致流产;孕妇患有严重贫血或心力衰竭等,可致胎儿缺氧流产;孕妇患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时,也可能引发先兆流产。
生殖器官异常:子宫畸形(如纵隔子宫、双角子宫等)可影响胚胎着床和发育;宫腔粘连会减少宫腔容积,影响胚胎生长环境;宫颈重度裂伤、宫颈内口松弛等可导致胎膜早破,引发流产。
内分泌异常:黄体功能不全可导致孕激素分泌不足,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和胚胎着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增加先兆流产风险;高泌乳素血症也可能对妊娠产生不利影响。
不良生活方式:过量吸烟、酗酒,孕妇大量吸烟及饮酒,尼古丁和酒精等有害物质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增加先兆流产的发生几率;过量饮用咖啡,其中的咖啡因可能对子宫产生刺激作用,增加流产风险。
精神心理因素:孕妇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中,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引起子宫收缩,增加先兆流产的发生可能。
三、诊断方法
妇科检查:了解宫颈是否扩张,羊膜囊是否膨出,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是否相符等。
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可更早、更清晰地观察胚胎情况,明确胚胎是否存活,有无胎心搏动,还可协助判断是否为异位妊娠等其他异常情况;经腹部超声需膀胱充盈后检查,可了解子宫形态、宫腔内情况等。通过超声测量胚胎相关指标,如头臀长度等,判断胚胎发育与孕周是否相符。
实验室检查
孕激素测定:测定血清孕酮水平可辅助判断胚胎发育情况,一般先兆流产患者孕酮水平较正常妊娠周数偏低,但单次孕酮测定的价值有限,需动态观察。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测定:动态监测hCG的变化,若hCG持续低水平或增长缓慢,提示胚胎发育可能异常,有先兆流产风险。
四、处理措施
一般处理
休息:孕妇需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但并不需要绝对卧床。一般建议采取轻松的体位休息,如半卧位等,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对于不同年龄的孕妇,休息的具体要求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当调整,年轻孕妇身体状况较好时可适当活动,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年龄较大的孕妇可能需要更充分的休息。
心理疏导:家人应给予孕妇关心和支持,帮助孕妇缓解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可以通过陪伴孕妇、与孕妇交流沟通等方式,让孕妇保持心情舒畅,例如家人可以多给孕妇讲一些轻松愉快的事情,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对于有精神心理因素相关先兆流产的孕妇,心理疏导尤为重要,可帮助其树立信心,积极面对妊娠。
医疗干预
黄体支持:对于黄体功能不全的孕妇,可给予孕激素制剂进行黄体支持。常用药物有黄体酮注射液等,但具体药物选择需根据孕妇的个体情况由医生决定。
其他药物:如孕妇有甲状腺功能减退,需给予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对于有高泌乳素血症的孕妇,可能需要根据病情使用相应药物调整泌乳素水平,但具体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
五、预后及注意事项
预后:经过适当处理后,部分先兆流产的孕妇可继续妊娠,胚胎发育正常;但也有部分孕妇可能发展为难免流产。如果能够及时去除诱因,处理得当,多数孕妇预后较好。
注意事项
定期产检:孕妇需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产检,密切监测胚胎发育情况,包括超声检查、hCG和孕酮等指标的监测。不同孕周的产检项目和频率不同,孕早期一般每1-2周进行一次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避免再次不良因素:孕妇要尽量避免再次接触不良生活方式因素,如继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等;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中;积极治疗自身存在的全身性疾病、内分泌异常等基础疾病,遵医嘱按时服药,控制病情,为妊娠创造良好的体内环境。对于有生殖器官异常等情况的孕妇,在下次妊娠前需咨询医生,评估妊娠风险,必要时进行相应治疗后再考虑妊娠。



